竇靖隨著房俊走到莊子門口,見到這等熱火朝天的景象,不禁感慨道:“老朽活了這麽大年紀,也算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但是如貴莊這般氣氛和諧上下一心,卻是絕無僅有。”

    房俊不以為意,隨口道:“主家不吝嗇錢帛,下人不憐惜體力,自然上下齊心,富貴有道。”

    李泰歎道:“道理很簡單,可世間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主家總是想法設法的結餘下更多的錢帛,而下人卻又偷奸耍滑留幾分力氣,相互猜忌才是人之共性啊。”

    房俊笑了笑,沒法反駁。

    驪山農莊之所以與那些大唐的農莊全然不同,甚至格格不入,皆是因為與眾不同的“生產隊模式”,這種模式在初期會爆發出強大的生產力,使得所有人都有一種“主人翁”的感受,竭盡全力去創造更多的財富。

    但是人皆自私且有惰性,當一段時間之後,這股子新鮮勁兒有所降低,人們便會發現原來自己多出一份力或者少出一份力,實則對莊子並沒有什麽影響,個人的力量在群眾之中似乎可以忽略不計,於是“磨洋工”的情況便會出現。

    一兩個人偷奸耍滑自然不會影響大局,但是當別人發現有人偷懶之後,積極性勢必受到打擊,接著便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磨洋工”的大流之中。

    結局自然是“大鍋飯”被打翻在地,大家都沒得吃……

    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學問題,深究起來足以支撐起一門學科,房俊也沒法深說下去,隻是笑道:“待會兒咱們一起喝幾杯,不醉不歸。”

    竇靖連連點頭:“隻是這等氛圍便令人心情愉悅,自當歌以詠誌,美酒佐之,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李泰冷笑兩聲,道:“哪怕是竇寺卿未曾與這廝同桌共飲,隻怕等到竇寺卿被屬下官吏攙扶著回到府中人事不知,然後宿醉三日而不醒,恨不得一頭撞柱而緩解酒醉之時,再不會說出什麽心情愉悅的話語。”

    他素來知曉房俊的酒量,說一句“喝遍關中無敵手”也不誇張,竇靖這等年老體衰的貨色,怕是連一輪都抵擋不住,就得橫著回家。

    竇靖卻不以為意,笑道:“醉了老朽便不喝,難不成還能扒開嘴往裏灌酒不成?嗬嗬,老朽心中有數。”

    “嗬嗬……”

    李泰冷笑,那是因為你尚未見過房俊一旦看誰不順眼,想要將其灌醉之時的酒品有多麽無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