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年大唐煉鐵煉鋼的進程愈發加快,大抵是研究出了新式的煉鐵之法。

    隻此一項,便足以將吐蕃遠遠的甩在身後,長此以往,兵械甲胄上的巨大優勢足以填平兩國兵員素質上的差距,況且如今大唐南征北戰,兵卒的素質在戰火之中不斷錘煉提升,以往吐蕃以之為傲的優勢業已不複存在。

    這就是國力的差距,絕非出現一兩個罕見的軍事奇才便可以彌補……

    大唐鋼鐵產量驟增,且所煉製之精鋼越來越好,這早已是舉世皆知之事,高至行也不隱瞞,言語之中頗為自豪:“本官並不熟知鋼鐵之事,不過先前聽聞房少保提及,說是這精鋼因為用途不一,性能自然也不盡相同。比如鑄造甲胄之精鋼,自然是越硬越好,但是鍛造刀劍兵刃所用,那就得剛柔並濟,軟了不夠鋒利,硬了又缺乏韌性容易折斷。尤其是鍛造火炮、火槍所用之精鋼,那更是精益求精,皆是精鋼中的精品才行,即便以大唐目前之精鋼產量,也遠遠不敷使用。”

    在房俊之前,幾乎無人在乎鋼鐵之產量、質量。

    但是自從房俊改良了煉鐵煉鋼之法,使得鋼鐵產量驟然大幅上升,使得唐軍之軍械質量躍升了不止一個台階,戰鬥力隨之陡然增加,使得朝野上下盡皆注意到鋼鐵之重要。

    等到火炮、火槍的先後問世,鋼鐵早已成為舉國公認的最為重要的產業——這是能否支撐唐軍的戰鬥力永遠壓製別國的重要指標。

    更鋒銳的刀劍、更艱苦的鎧甲,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火槍,這就是大唐賴以縱橫四海的神兵利器。

    而優質的鋼鐵,是這一切的根基。

    祿東讚閉上嘴巴,滿心震撼。

    在吐蕃連煉鐵都不靈光的年代,大唐已經將煉鋼精進至如此程度,想硬便硬,想軟便軟……

    大唐本就人口眾多,之前之所以被草原蠻族所欺辱,便是猶如兵員素質的差距,農耕民族對付自幼生長在馬背上遊獵的草原民族先天處於弱勢,可是一旦大唐有足夠精良的鋼鐵鍛造武器,危急時刻販夫走卒皆可武裝起來投入戰場……

    誰能戰而勝之?

    更何況還有那等據說隔著數裏地的距離便可開山裂石、摧城拔寨的火炮……

    忽然之間,祿東讚覺得自己以往所有的驕傲和自信,都變得虛無縹緲起來。

    這樣的大唐,如何與之為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