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即為《大學》的“八條目”,這是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

    “八條目”的中心環節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徑,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內在前提,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個層次的自我實現,所以《大學》第一篇在末尾的時候又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這是整個儒家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孔穎達含笑捋須,笑嗬嗬道:“那小子說了,這格物院所修習的,乃是天地至理,比如為何水往高處流,比如為何水中火滅,比如人為何不能入鳥雀那般翱翔天際,比如為何聚雲成雨、日升月落……”

    蕭瑀目瞪口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此天地至理也,有什麽好研究的?

    水克火,五行相克也,這還需要什麽道理?

    人為何不能如鳥雀那般翱翔……這不廢話麽?滿天飛的那還是人麽?

    為何聚雲成雨、日升月落……自盤古開天辟地便是如此,誰能弄明白究竟是為何?有何須弄明白究竟是為何?

    閑著沒事兒幹啊!

    孔穎達哈哈大笑,給蕭瑀斟滿茶,喘著氣道:“當初老夫初聞之時,亦是如你這般莫名其妙、不知所措。但是你可否忘記,當年那房二便曾在驪山之上求雨而至,更用一堆沙土之物燒製出晶瑩璀璨的玻璃,其種種手段,實在有鬼神莫測之機,而房二曾言,這其中所有之玄機,盡在格物之道,隻要弄懂了格物至理,便是三歲孩童亦能如他那般翻雲覆雨、點石成金!”

    蕭瑀愈發不可置信,訥訥道:“且不說此言真假,即便是真,這等神鬼莫測之術,焉能示於人前,更遑論教授予人?”

    孔穎達歎了口氣,悠然道:“這便是房二不同尋常之處,他常說學問這東西非是一人之力便可以臻達至高境界,閉門造車最不可取,而是應當讓誌同道合之人匯聚一處,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大家取長補短拾遺補漏,方能有所精進更上一層樓。當年夫子不問黎庶、有教無類,與之何其相似也?吾等夫子門徒敝帚自珍,將學問藏著掖著唯恐外人學去,人家區區一個不文不武之人卻能夠有這等心胸,老夫著實愧疚難當啊。”

    蕭瑀說不出話來。

    若房俊當真打著這樣的心思,的確當得起孔穎達這一聲讚譽。

    這何止是心胸如海、氣量萬千?

    這簡直就是聖人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