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這是一個包容並蓄的時代。

    儒家掌握了話語權,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學派,程朱理學尚未興起,儒家所奉行的策略是包容一切、吞噬一切,將所有學派先行打壓,然後逐步蠶食、吸納,收入己用,逐漸一家獨大。

    他們允許算學、格物甚至醫家、兵家等等存在,但前提是必須在儒學的掌控之下,身上必須披上一件儒家的外衣……

    而程朱理學興起之後,儒學便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他們排除異已,所有儒家典籍之外的學說都是“異端”,都要集中火力將其徹底摧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四麵八方唯我獨尊!

    然後,他們統一了天下,再然後,他們就開始窩裏鬥……

    儒學之本義,早已麵目全非,其根源便是程朱理學,“遏人欲而存天理”的學說在朱熹活著的時候便被世人所貶斥,不入主流,結果朱熹死後到了明清兩朝,這種“存天理滅人欲”的絕對主義盛行天下,成為統治者借以鎮壓百姓之武器,扼殺了所有進步學說。

    凡事為皆有於欲,無欲則無為矣。有欲而後有為,有為而歸於至當不可易之謂理。無欲無為,又焉有理?

    然而統治者喜歡這個,於是所有的儒生盡皆趨之若鶩……

    清朝同治元年,程朱理學之信徒倭仁一載數遷,在短短八個月時間之內,先後擢升工部尚書、同治帝老師、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大學士、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與此同時李棠階、吳廷棟也召入京城,多次升遷。同治帝的其他幾位師傅如李鴻藻、徐桐、翁同龢也好程朱理學。

    理學名儒同時榮登權要,在後世被認為這是清朝政治體係徹底崩潰之開始。

    當然這觀點有些牽強,因為即便沒有晚清程朱理學占據朝堂、風行天下,科學技術、政治體係的全麵落後也早已注定了清朝的解決,西洋的堅船利炮才不管你到底是不是存天理、滅人欲,所有的腐朽與愚昧都將在火炮的硝煙之下支離破碎。

    ……

    好在孔穎達不知道這些,他所信奉的儒學是真正的儒學,兼容並蓄砥礪前行。

    所以對於房俊的意願並未有太多抵觸,隻認為人各有誌,或許房俊能夠走出一條古之聖賢亦未曾走過的全新的道路,名垂青史萬世流芳,成就一番空前絕後曠古爍金的絕世功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