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國內的人際交往中流行起了飯桌文化。

    認識的人好似不在一起吃頓飯就顯不出關係親密,合作夥伴要是不在一起吃頓飯可能合作都得告吹,哪怕這次合作對大家都有利。

    如果隻是簡單的吃飯,哪怕吃得好一點,菜品豐盛點,菜式多樣點,材料珍貴點,都還在正常範疇。然而,有些人卻非得要喝酒,還得是非喝趴下一方不可的那種,他們把這個叫做酒桌文化。

    這些人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說是華夏流傳的文化,是傳統。

    實際真是如此?

    那當然不可能。

    真正的酒桌文化才沒那麽低俗與膚淺,更不是給某些人醜態畢露的遮羞布。真正的酒桌文化,那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們聚在一起,宴飲之時調劑氣氛之用。它可以是曲水流暢,也可以是傳令——如飛花令這樣的形式,活躍氣氛之餘也是對參與者文化修養的考驗。其間濃鬱的文化氛圍對個人修養的幫助和提升,充斥的是正麵的積極作用。

    可不是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丟掉了文化內涵隻剩氛圍的變質產物。某些人自己粗鄙,自身素質不行,卻非要扯大旗,玷汙先人文化。

    魯大師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些人卻偏反其道而行之。

    他們不但自己那麽做,還排擠不願同流合汙者,把整個社會氛圍搞得烏煙瘴氣,遺毒無窮。

    這些人所形成的不良風氣又因為他們能給不良商販帶來利益,便被其推波助瀾,變成了社會上的陋習,餘毒持續二三十年都不散。

    好在後世的年輕人裏重視健康的人越來越多,由於互聯網的興起,人們接觸到信息也越來越多,知識麵越來越廣,加上物質生活的充足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這才讓這種陋習在年輕群體中大幅度減少,隻餘下中年人成為其消費主力。

    對於這種不健康的東西,許昂自己都沒興趣,他更不可能在請別人吃飯的時候還弄那一套。

    他說邀請何瓊和霍剛他們吃飯,那就是真的吃飯,而不是口頭上說吃飯,實際上得喝得麵紅耳赤,不把人喝到往桌子底下鑽不罷休的那種。

    許昂如此招待,霍剛他們也樂得輕鬆。他們其實也對此時在內地盛行的那種吃飯方式並不喜歡,在許昂留他們吃飯的時候他們心裏也是奔著處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才捏著鼻子留下。本以為這一次會灌一肚子酒回去,沒想到許昂與他們見過的那些內地商人很不一樣。

    示意柳若曦給霍剛他們盛上低度數的高品質紅酒,許昂對他們說道:“這次太匆忙,都沒什麽準備,吃得簡陋了大家不要嫌棄,下次我到港島老霍你們請我一頓豐盛的就行。”

    “沒……嗯?”

    霍剛正要說沒事,又突然反應過來。他好氣的指了指許昂,一臉無奈的道:“差點就上你的當了。”

    “反應挺快的嘛老霍。”

    沒有半點不好意思,許昂嘿嘿笑著,他先夾了一筷子。

    看到主人開動,霍剛他們這才開始伸筷子。

    “許哥,關於接下來的安排我們還是要聽聽你的意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