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趙金聰一提醒,許昂也確實意識到了自己沒考慮周全的地方。

    國內現在有多少有他的身高,又有多少如他一樣壯實,兩項中的一項都很少有人達到,更別說兩者兼備。

    “說的有道理。”許昂問趙金聰,“你還沒告訴我為什麽要參考日係車,把車做得這麽小。如果隻是為了減少電量消耗,讓它多跑幾公裏的話,理由可不充分。”

    許昂記得自己的太陽能充電技術給實驗室的雖然是他簡化過的版本,比起黃金遊輪號上的那套能力供給係統來差了不隻一代,但有了它之後,隻要不是連續開三五個小時高速的那種,與此時國內流行的普桑可沒多大差別。

    “省錢。”

    趙金聰的答案也很簡單,短短兩個字道明了一切。

    車造得小,用的材料就少,陳本就低。而成本低了,在價格上就能有更大的彈性空間,也能有更為廣闊的市場。

    趙金聰告訴許昂:“老板您是不知道,這車的成本可低。由於都是用的自己的技術,生產線也是自己的,不用花大價錢給老外技術費,光是這一塊成本就節約了三分一到一半左右。整輛車別看小,我們做過測試,比老外高價賣我們的那些車可結實得多。”

    關於這裏麵還有一些故事,那車的骨架用的鋼材配方是趙金聰用自己的門路從一家國內的兄弟廠買來的。

    那廠子以前可是給部隊做過活的,裏麵的其他技術不知道,但趙金聰買下的這份配方卻是絕對頂尖。

    軍工和民用,品質上從來不在一個檔次。

    也就是人家效益不行,廠子在改製中要被合並,而工人們在對未來的擔心中需要安撫,尤其是把之前拖欠的工資給結算掉需要錢,這才讓趙金聰在一片紛擾中找到了機會,不然哪來的這好事。

    “用了這材料做架子,我們的車不但輕,而且還很結實,加上成本低的優勢,未來推到市場上銷量一定小不了。”

    對於廠子裏的新車,趙金聰信心滿滿。

    “成本低是有多低?”

    許昂問他。

    “如果造一萬輛,成本在一萬二左右,要是能產十萬輛,我們有信心把成本壓到七千以下。這還是前兩年的價,以後的年份隻要年產量在一萬以上,成本還能降。”

    現代工業的優勢就在於越是批量生產的東西,成本就越能有效控製。一條生產線生產的產品越多,單個產品的成本也就越低。

    現代工業貴的不是量產的商品,而是那種生產數量有限的東西。

    就好比一條價值上億的生產線,它生產十件商品,生產成本就是生產線的價格加十個商品的成本,那自然不可能便宜。若是它生產一百萬件商品,總成本一分攤,產品的價格瞬間就打下去了好多倍。

    “這麽低!”

    許昂訝然。

    他想過成本不高,可沒想過成本會這麽低。

    那麽,原因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