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北地王劉諶在聽聞投降後,攜全家自殺的勇氣也著實令人佩服,可謂可歌可泣。

    《漢晉春秋》:是日,諶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左右無不為涕泣者。

    《三國誌·後主傳》: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

    出於無奈也好,蓄謀已久也罷,總之結果是投降了。

    常言道,患難見真情。在真正國破家亡的時候,才能看清到底誰是真正的忠臣。

    南中監軍霍弋在聽聞成都失守後,身穿喪服,痛哭告祭了三日。三日後,其部下都勸霍弋應該聽從劉禪旨意,盡快投降魏軍。而霍弋卻言之,“南中與成都相距甚遠,道路隔塞,還不知降魏後,皇帝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魏廷對吾主見遇以禮,則吾保境而降,也不為晚也。若魏廷淩辱吾主,則將以死拒之,現在事態尚不明朗,如何令吾早降!”

    裴鬆之注《三國誌·霍王向張楊費傳》:及成都不守,弋素服號哭,大臨三日。

    在皇帝投降後,霍弋仍念念不忘其安危,與那些隻圖自保的庸官碌臣相較,簡直涇渭分明。

    後來,在得知劉禪已經東遷洛陽,受封安樂縣公之事後,霍代才率領南中六郡向司馬昭投降。遂上表說:“臣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難所在,則致其命。今臣國敗主附,守死無所,是以委質,不敢有貳。”霍弋的此番說辭及往日言行受到了司馬昭的高度讚賞,司馬昭遂認為霍弋是忠臣良將,能保全一方,所以還命其擔任舊職,官拜南中都督。

    裴鬆之注《三國誌·霍王向張楊費傳》:晉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那麽,霍弋真的是在等劉禪的安危消息嗎?

    我看不見得。

    我們知道,在劉禪投降至其東遷洛陽,之間還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薑維的計謀。

    首先,霍弋的忠誠應該是沒問題的,先不說其父霍峻跟隨劉備入川忠心耿耿,單單就其任職內的表現——統管南郡、世戍南方,以及上表劉禪請求北上協防等種種,也足以見得其赤膽忠心,可昭日月。

    《三國誌·霍王向張楊費傳第》:乃以弋領永昌太守,率偏軍討之,遂斬其豪帥,破壞邑落,郡界寧靜。遷監軍翊軍將軍,領建寧太守,還統南郡事。

    既然是忠臣,就當視保家衛國為己任,就好比東漢末年的荀彧,為大漢而被曹操逼死一樣,霍弋應該是在等薑維的消息。此時的薑維雖然已經向鍾會投降,但其令人觸目驚心的執著促使著他依舊在為複興蜀漢的大業而努力,薑維既然能給後主寫信,能與蔣斌、張翼等聯絡,那也就自然能聯係上南中的霍弋。薑維畢竟是大將軍,在蜀漢軍中的地位非同尋常。霍代據守南中,一開始拒不投降,很可能就是在等待薑維的消息,想在其複興蜀漢時助其一臂之力。

    同時,霍代也給自己和劉禪留下了退路——萬一薑維之計不成,他還能以南中六郡為籌碼,換得劉禪的一生平安。而劉禪呢,也算聰明,在東遷洛陽之後,再不提薑維的信件,就此安安穩穩、快快樂樂地平度餘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