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偷渡陰平,原打算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繞到劍閣的背後,打蜀軍一個措手不及。誰知道戰況大大地出乎了鄧艾的預料,魏軍擊敗蜀將馬邈,連克江由、涪城等地,進展出奇的順利,因之不日便名聲大噪。是時,鄧艾據涪水而望綿陽,一時間威震四方。

    也就在此時,鄧艾的野心開始膨脹,他不甘心充當鍾會的配角,為其前進開路。因之,他選擇了孤軍直進,打算以一己之力攻破成都,滅亡蜀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鄧艾與鍾會的矛盾開始漸漸地顯現了出來,就好像秦末的項羽與劉邦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

    鄧艾如此行事不是沒有理由的,當時蜀國勢窮,主力部隊以及比較有名蜀國大將張翼、廖化等人,都被薑維帶到劍閣防禦鍾會大軍了。其餘的蜀軍鄧艾在江由之戰中已經見識到了,實在是不堪一擊。因之,鄧艾想攜大勝之勢,在後續部隊趕來之後乘勝進軍,一舉攻下蜀都,成千秋萬代之威名。

    當然,這個方針從戰術上來講是完全正確且可行的,而且也不冒險,勝利的概率是挺大的。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這時,成都近在眼前,自己的後續部隊陸續趕來,集合之後,在兵力上與諸葛瞻相較,已不占劣勢。而且,最危險的時刻,也就是偷渡陰平,走左儋道的那個時候,鄧艾已經熬過去了,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在涪城止步。但可惜的是,鄧艾在驕狂之中忽視了東路主將鍾會的想法,在鄧艾成功地完成偷渡,拿下涪城之後,他的名聲就已經超過了那位製定伐蜀大計、攻克漢中的魏青年將領鍾會了。樹大必然招風,或許鄧艾還不知道,就從他決定攻打綿竹的那一刻起,鍾會就開始準備要對付他了。

    攻打綿竹關,鄧艾的對手是蜀漢衛將軍諸葛瞻。其實,在鄧艾擊敗馬邈,攻克江由的時候,諸葛瞻就已經率軍北上出擊了。當時,黃權之子黃崇勸告諸葛瞻搶占險要之地,不讓鄧艾軍隊進入平原,可惜,諸葛瞻不聽,督軍趕到涪城後就止步不前。後來,鄧艾在江由經過短暫的休整後,進擊涪城,諸葛瞻果然大敗。無奈,隻得退守綿竹關。

    《三國誌·諸葛亮傳》:六年冬,魏征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穀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

    這就是我前文所說的“該勇敢的時候不勇敢。”

    諸葛瞻退到綿竹關後,鄧艾就給他寫信,許諾如果諸葛瞻投降就上表魏廷,讓其做琅邪王。諸葛瞻看畢,大怒,也不看看我是誰的兒子,我父親為蜀漢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能投降嗎?這不是給父親丟臉嗎?越想越生氣,越想越生氣,於是,就不顧“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戰爭法規,強行將鄧艾的使者斬殺,以表自己抗魏忠蜀之心。

    《三國誌·諸葛亮傳》: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