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於時軍旅數出,百姓雕瘁,周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利害,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

    他接替了董允的侍中一職,卻一改董允排斥黃皓的作風,開始逐步地與黃皓拉近關係,與其互為表裏,共持宮內宮外事務。正是這樣,也使得黃皓開始逐漸地有機會參與政事,為後來所謂的“鬼巫之說”埋下了伏筆。

    《三國誌·董劉馬陳董呂傳》: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裏,皓始預政事。

    不得不說,陳祗還是有一定心機和謀略的,知道用巴結大將軍和親近宦官的方法來穩固自己的地位。在延熙十四年尚書令呂乂去世後,陳祗以侍中兼守尚書令,並加鎮軍將軍,地位飆升,在費禕去世後更是成為蜀漢朝內實際上的第一人。

    薑維雖然在費禕死後接任了大將軍,但其常年在外作戰,很少參與朝政,所以在朝內的實際權力要在陳祗以下,但所幸陳祗是薑維北伐的支持者,將相和方可行大事,所以在陳祗任尚書令的時候,應該是薑維北伐最順利的時候了,著名的洮西之戰就是發生在這個階段。

    《三國誌·董劉馬陳董呂傳》: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

    如果陳祗能活的久一點,那麽其支持北伐、親近宦官的做法或許會成為明智之舉,但他去世地太快了,以至於他死後給蜀國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在朝內,沒有了陳祗,支持薑維北伐的人越來越少。在宮內,沒有了陳祗的牽製,黃皓得以愈發放肆。總而言之,沒有了陳祗,蜀國的朝政開始逐步地混亂,將相不和,宦官當道,等等,使得本就弱小的蜀漢更加步履蹣跚。

    史學家們所謂的“蜀國後期人才衰敗的極快”大概也是如此吧,蔣琬、費禕、董允、陳祗、王平、夏侯霸等人,去世的時間確實有點集中,可惜了後繼無人。否則蜀漢的滅亡絕不會來得那麽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