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黃李呂馬王張傳》: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第二次是在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王平率領無當飛軍阻擋魏將張郃多時,為蜀軍主力攻克司馬懿大營爭得了寶貴時間。

    第三次是在公元244年,魏大將軍曹爽、征西將軍夏侯玄率大軍伐蜀,此時諸葛亮已死,王平作為鎮北大將軍,率領無當飛軍成功防禦了魏軍的攻擊,為蜀大將軍費禕擊敗曹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後來,王平病逝,蕩寇將軍張嶷繼其職,接任了無當飛軍的統率。延熙十七年(魏國紀年為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二月,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光祿大夫張緝(張皇後的父親)、太常夏侯玄商議,一致認為司馬師野心太大,恐有不臣之心,於是密謀要讓夏侯玄接替司馬師做大將軍,使朝政重歸曹氏。隻可惜事情泄露,李豐、張緝、夏侯玄等都被司馬師誅殺滅族,魏帝曹芳也被司馬師廢為齊王,魏國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狄道長李簡也秘密地向蜀漢請降。於是,在同年六月,薑維率軍攻魏,得李簡獻城,遂占狄道。十月,薑維率軍進圍襄武,身領前軍的蕩寇將軍張嶷自然就帶著無當飛軍走在了最前麵,與魏將徐質相遇。此時的張嶷已入花甲,患有風濕,行將就木,加之徐質勇猛,魏軍甚多,故遭到魏軍圍攻。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張嶷依然率軍與徐質死戰,最終馬革裹屍,而其麾下的無當飛軍,也隨之全軍覆沒。

    《三國誌·黃李呂馬王張傳》:既到狄道,簡悉率城中吏民出迎軍。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陳隕身,然其所殺傷亦過倍。

    張嶷雖然戰死,但無當飛軍成功地牽製了兩倍以上的魏軍,以全軍覆沒的代價為薑維北伐的成功鋪平了道路。在張嶷戰死後,衛將軍薑維率大軍趕到,與徐質相遇,遭張嶷突擊的徐質此時陣腳已亂,在薑維的攻擊下迅速潰敗,徐質也被薑維當場斬殺。魏軍潰敗後,薑維乘勝進軍,攻破河關、臨洮兩縣,大奏凱歌。最後,在薑維回軍時,將河關、臨洮、狄道三縣的百姓強行遷入東川,而此次北伐也宣告完勝。

    《三國誌·蔣琬費禕薑維傳》:複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張嶷與無當飛軍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助薑維取得了勝利。而此戰過後,震驚中原的無當飛軍也從此退出了曆史舞台。雖然在後來的戰爭中,蜀漢又對飛軍進行了新建和重組,但其戰力、統帥,再也不能與曾經的那支驍勇的軍隊相比,以至於我現在都在思索,以無當飛軍為代價,換三縣百姓歸川,真的值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