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戰鄧艾並沒有怎麽露臉,隻是去打了一把醬油,增加些實戰經驗而已,畢竟郭淮、陳泰也是當世名將,對付偏師出征的薑維並不是太困難。

    但是,鄧艾畢竟是受司馬懿賞識的,也是其一手提拔過來的,不管怎麽樣,都是要加官進爵的。此戰過後,鄧艾即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後又遷升城陽太守。

    到這裏,期期艾艾的鄧艾終於實現了其幼時的夢想,堂堂正正地做了一名統軍將領。而這一年,他已經五十二歲了。

    估計好多人還不知道五十二歲是個什麽概念,其實,三國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和現代是相距甚遠的。我且舉個例子,劉備死前說:“人過半百,不稱夭折。”意思就是說人隻要活過五十歲,死也沒什麽遺憾了。由此而言,鄧艾這五十二歲的年齡,就已然是瀕臨死亡的年紀了,還真是老年得誌,大器晚成。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新君,並以謀反之罪誅殺了太常夏侯玄,夷其三族。由此,司馬氏取代曹魏的野心愈發明顯。而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害怕因此事而遭到株連,遂蓄謀舉兵討伐司馬師,當然,還通知了時任兗州刺史的鄧艾。

    鄧艾聞訊後,斬殺信使,並親自率兵趕至樂嘉城下,建造浮橋,迎接司馬師,文欽也因此而慘敗於城下。戰後,鄧艾率軍追趕文欽,文欽無路可走,隻得逃奔吳國。

    同是這一年,我們的衛將軍薑維聽聞魏國有亂,遂率數萬大軍北伐,出狄道,至洮水,大破王經(這就接到了上一章)。

    於是,大將軍司馬昭任鄧艾為安西將軍,率軍至雍州,與征西將軍陳泰並力抗擊蜀軍。此時鄧艾等人認為王經的精兵在洮水戰敗,蜀軍勢大,乘勝的軍隊不可抵擋等等,還以壯士解腕的典故勸說陳泰放棄狄道。

    但陳泰卻持不同意見。他認為薑維孤軍深入,糧草供給拖之千裏,且缺乏後援,必然兵敗,所以就將三路魏軍合在一起,以攻打薑維,解狄道之圍。果然,薑維進攻不利,糧草不足,加之陳泰揚言要截斷蜀軍退路,無奈,隻得於九月二十五日撤軍退走鍾堤,狄道之圍遂解。

    《三國誌·蔣琬費禕薑維傳》: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征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從這裏可以看出,鄧艾雖然有一定的統軍才能,但在郭淮、陳泰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麵前,還是有些略顯稚嫩。我們之所以把鄧艾定位為薑維的宿敵,是因為在蜀國末年,郭淮陳泰都已經不在(或逝去,或調離),隻有鄧艾在隴西之地與薑維大軍對抗,互有勝負。甚至,鄧艾還是蜀國的直接滅亡者。至於鄧艾的死,我們以後再說,想了解的也可以參照當年項羽與劉邦的滅秦之戰,思索一下鴻門宴發生的背景和原因,雖然故事不同,但大體上與鍾會、鄧艾滅蜀還是有些相似的。隻可惜,鍾會繼承了項羽的野心,而鄧艾卻沒有學會劉邦當年的隱忍和機變。

    當然,這都是後話,我們以後再說。接到上文,也就是公元255年,從這一年起,三國後期名將之間最精彩的對決——薑維和鄧艾之間的鬥兵、鬥陣、鬥法等精彩演出正式拉開了序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