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有必要提一下,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對白。

    《三國演義》原句如下:

    魏將王經引數員牙將出而問曰:“魏與吳、蜀,已成鼎足之勢;汝累次入寇,何也?”

    維曰:“司馬師無故廢主,鄰邦理宜問罪,何況仇敵之國乎?”

    從這裏可以看出,當王經質問薑維為何犯境之時,薑維和諸葛亮的回答已經截然不同。諸葛亮常言之“興複漢室”、“為漢討賊”之類的。但薑維卻說司馬師無故廢主,廢主,意即承認原來的“主”,也就是說薑維已經變相地承認了大魏朝廷,認為其出兵是為了原來的魏主曹氏而討伐司馬氏,緘口不提原來的興複漢室。

    我們知道,古代的名義是非常重要的,殺賊要有名,出師要有名,君子不行無名之舉,大國不興無名之師等等。除去薑維有討好、安慰夏侯霸之嫌,更重要的是東漢滅亡已久,蜀漢一直以來堅持的正統所帶來的政治優勢已日漸式微,不得不找些新的出兵理由。由此可見,薑維的北伐比諸葛亮的北伐要更加艱難,因為連唯一的政治優勢也不複存在了。

    當然,王經自然不會搭理薑維所謂的曹氏、司馬氏之類的,因為這個話題在魏國是非常敏感的,弄不好要掉腦袋的,既然無法辯駁,那就幹脆不辯駁。然後,王經這廝開始耍無賴了,說薑維驍勇,遂命令張明、花永、劉達、朱芳四將一起上,共戰薑維。想把薑維軍逼入洮水,讓其淹死。在這裏,我不得不嘲笑王經的幼稚,薑維若沒有後手又豈敢背水列陣,那不是自尋死路?

    結果,一切都在按照薑維的計劃進行,薑維且戰且退,戰不幾合就回到本陣,率軍回逃。王經見狀後大喜,這什麽薑維,也不過徒有虛名罷了,突然間就有了一絲前年諸葛恪的心態,遂驅軍追趕薑維。

    這時,張翼、夏侯霸率軍從王經軍背後殺出,而薑維也背水出戰,奮力殺敵,王經沒有防備,遂使魏軍敗績。夏侯霸、張翼等人率軍在魏軍中左衝右突,使魏軍失去統一的指揮,遂各自為戰,自相殘踏,死傷無數,有許多魏兵甚至在無防之中被逼入洮水,溺水而亡。薑維率軍回馬強攻,斬首萬餘,壘屍數裏。最後,王經率軍冒死突圍,往狄道城奔去,入城後數萬大軍僅餘百騎。

    《三國誌·蔣琬費禕薑維傳》:後十八年,複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此戰,也稱洮西之戰,是薑維北伐史上最光彩的一筆,也是其畢生最得意的一次戰功。巧設伏兵,佯敗誘敵,背水一戰,大破王經。若算上溺水和失蹤的士卒,魏國此戰的實際戰損甚至已經超過薑維出動的全部士兵。而也因此戰,薑維回國後即被後主加封為大將軍,督內外軍事。當然這都是後話,此戰雖勝,但薑維此次北伐的目的卻仍沒有實現,因之,薑維隨後即攜大勝之師,圍攻狄道。而魏國這邊呢,征西將軍陳泰聞王經大敗,遂率軍來援,與薑維相遇於狄道城下。而作為我們薑維的宿敵,時任魏兗州刺史的鄧艾,也即將隆重登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