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後主還是同意薑維北伐了。薑維領命後,立刻與夏侯霸一起前往漢中,商議起兵。

    由於薑維先前一直侍於諸葛亮身邊,加之研習諸葛亮傳授的《兵法二十四篇》,耳濡目染間形成了與諸葛亮相似的作戰理念。對於諸葛亮的用兵之道,我個人是給予很大的肯定的,但其五次北伐均告破產是否暗示著其法在此行不通呢?蔣琬當時的東路伐魏政策不也是基於此點而製定的嗎?薑維作為諸葛亮的繼承者,積極、刻意地去維持諸葛亮既定的北伐戰略及戰術理論,是否也預示著其勞師多年也隻能徒勞無功呢?

    出兵前,薑維與夏侯霸商量曰:“可先派人去羌人那裏,許他們好處,與他們結盟,然後讓他們從西平出兵,向雍州逼近。而我們可以先把糧草運往東川北口,依照丞相以前的方略,步步為營,節節進兵。”

    在《三國演義》裏,夏侯霸對此方略並沒有發表意見,畢竟蒙衛將軍垂憐,才尋得避難之所,人家現在征求他意見,是尊重他,如再對其方略說三道四,那不是惹人煩嗎?

    作為降將,剛開始還是少說話為妙,多做事就好。

    於是,在延熙十二年(公元149年)秋,薑維和夏侯霸引軍出征,開始兩人的第一次並肩作戰。至於帶了多少人,無從得知。因為這一次出征,《三國誌》裏《薑維傳》和《郭淮傳》都沒有記載,《後主紀》更是一筆帶過。由於《三國演義》經常誇大出征人數的規模,所以不能以之為準。

    還有,說到此次的北伐,我感覺就像是在開玩笑。薑維派句安、李歆出漢中,在麴山之前連築二城,並讓二人分兵把守。魏將郭淮、陳泰聽到消息後即刻率軍前來攻城,絕其糧道。眼看形勢萬分危急,而我們薑維所統率的大軍還在等羌人赴約。可羌人哪有那麽好糊弄的呀,等了許久也不見蹤跡,看情況應該是不會來了。於是,薑維納夏侯霸之計,揮軍攻打雍州,行圍魏救趙之舉,誰知又被陳泰識破,功虧一簣,在回軍的路上又遇到魏驃騎將軍司馬師,混戰一場,虧得馬快才逃了出來。

    而蜀將句安和李歆呢,望穿秋水也不見蜀軍援兵,在糧盡水絕之下,開城投降。

    《三國誌後主紀》曰:延熙十二年秋,衛將軍薑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此次北伐可謂是徒耗糧草,出師無功。雖然蜀國並沒有損失多少士兵(因為薑維帶過去的人本就少),但真的是薑維戰爭史裏的第一個汙點。此戰失敗根本原因是兵馬不足,魏將郭淮、陳泰,加之後來的司馬師,合兵不下五萬,而薑維與夏侯霸所帶之兵,加上李歆、句安軍,也不過一萬餘人,實力差距過大。當然,羌人失信,薑維草率也是此戰失敗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不管怎麽說,此戰過後,薑維的傲氣被一掃而光,在費禕當權的年代裏再也沒有發動過像樣的戰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