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蜀漢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此事對蜀漢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繼大司馬蔣琬、尚書令董允之後,大將軍費禕也撒手人寰。至此,鼎鼎有名的“蜀漢四相”全部亡故,蜀漢的內政也由此而開始逐步地混亂、黑暗起來。

    而此事對於薑維而言,卻也不全然是一個壞消息。費禕死後,薑維變成了蜀漢軍界的第一人,開始逐步控製了蜀漢的全部軍隊。而從此以後,薑維的北伐再也不是原來的每次不足萬人,而是動輒數萬大軍出秦川,伐中原。因之,薑維卓越的軍事才能從此後才得以徹底顯現。

    而就在費禕遇刺前後的那段時間,魏吳兩國之間發生了一連串重大事件。原來自上一年(公元252年)吳太祖大皇帝孫權逝世後,司馬師就想利用孫權新亡,吳國政局不穩之際乘機襲擊吳國,並於當年十二月命司馬昭為監軍,興三路大軍伐吳。而就在此危機之際,吳托孤大臣諸葛恪(諸葛瑾長子)與丁奉、呂據等人率四萬大軍抵達徐塘,並大敗魏軍於東興,魏軍在撤退時,爭渡浮橋,自相殘踏,死傷數萬,魏將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也先後溺水而亡。此戰勝後,諸葛恪名聲大噪,被加為丞相,領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一時間位極人臣。

    《三國誌·諸葛滕二孫濮陽傳》: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絕,自投於水,更相蹈藉。樂安太守恒嘉等同時並沒,死者數萬。

    這時,一戰成名的諸葛恪便開始飄飄然了,認為那什麽大魏也不過如此。於是,在253年三月,也就是東興之戰結束僅僅兩個月時間,諸葛恪便迫不及待地率二十萬大軍興兵伐魏,夢想著一統中原。

    《三國誌·諸葛滕二孫濮陽傳》:於是違眾出軍,大發州郡二十萬眾,百姓騷動,始失人心。

    對,你沒有看錯,是二十萬,整整二十萬大軍,幾乎與赤壁之戰曹操所帶的兵馬相當。我們知道,薑維控製蜀國全部軍權時,所興之兵也從未超過十萬,而這貨竟壓榨出二十萬大軍,還真是拉上老本了。

    而且,諸葛恪為了說服吳國眾僚,還寫了一篇臭長臭長的文章,說什麽“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眾人懾於其權勢而緘口不言,他就以為自己是以理服人,唉,還真以為自己寫了篇像《出師表》那樣的長文章就能成叔叔諸葛亮了呢。

    當然,我們的薑維也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同年夏,趁諸葛恪伐魏之際,薑維起數萬大軍,與夏侯霸、廖化、張翼等出石營,經董亭,包圍南安,與吳軍遙相呼應,遂形成了吳蜀共同伐魏的局勢。

    然而,驕傲自大的諸葛恪失敗地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快。二十萬大軍攻打隻有三千守軍的新城,卻久攻不克,加之軍士們染病,故死傷過半。接下來又因為諸葛恪的剛愎自用而致使部將蔡林降魏,種種情形使得吳軍形勢愈發危險,然諸葛恪此時卻仍然自我感覺良好,並不時怡然自樂。最後,諸葛恪不僅沒有實現其宏圖大誌,還在司馬孚的順勢夾擊下,損失慘重,大敗而歸。所以呢,這件事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的薑維剛剛接到消息出兵,諸葛恪那邊就已經潰不成軍了。因之,看似轟轟烈烈的兩國伐魏,實則仍然是各自為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