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病危,遂召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人商議其逝世後蜀漢大軍的節度,即如何退軍。商議結果是讓魏延和薑維斷後,魏延居首,薑維次之。有關魏延的部分,諸葛亮在《三國誌·劉彭廖李劉魏楊傳》裏的原話是“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關於“軍使自發”的含義,古往今來,史壇上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個人理解的諸葛亮之意應該是這樣:威公(楊儀的字)啊,魏延的軍功太多,軍中地位也僅次於我這個丞相,故而可能不太會聽你調度(其實在諸葛亮還未逝世之時魏延就已對其頗有微辭)。所以,不聽話就隨它去吧,畢竟他曆侍兩朝,功勞甚多,不是你楊儀能比的,所以你寬大一些,別和他一般見識。

    但是,臥龍先生還真是高看了長史楊儀的胸懷氣度、以及司馬費禕的處事底線。

    諸葛亮逝世後,楊儀依諸葛亮遺願欲率軍回漢中,便派譴費禕去往魏延處打探情況。魏延說:“丞相雖然亡故,但我等還在。隻用派些許士兵護送丞相靈柩回漢中即可,我們仍然應該繼續率軍攻打曹魏,興複漢室,怎麽能因丞相一人死而荒廢先帝大業呐?而且,我魏延是先鋒大將,在軍中地位僅次於丞相,豈能做楊儀的下屬,為其斷後?”費禕聽後,連連允諾,誇讚魏延的豐功偉績,並宣稱支持魏延。然後說:“當為郡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麻痹魏延後,費禕迅速奪馬而走。在魏延發現上當時,卻也已來不及了。

    費禕回到楊儀身邊後,開始大肆訴說魏延的壞話,說魏延狼子野心、預謀反叛、目無長史、其心可誅諸如此類的話,令楊儀非常憤怒。於是,他決定拋棄魏延,引軍退回漢中。因楊儀未告之魏延而私自退軍,惹得魏延大怒。在回軍途中,魏延與楊儀互相上表後主,皆言對方造反。由於蔣琬、董允等大臣都支持楊儀,所以在這場權力之爭中魏延逐漸處於劣勢,最後為馬岱所殺。

    在這裏,我是想為魏延鳴冤的。有人說魏延反叛了,可是他隻是選擇了一條與楊儀不同的路線,他要做的依然是北伐曹魏,始終沒有行投降之舉,又何來反叛一說。充其量隻是目無上官,爭權失敗而已。

    魏延死後,蜀大軍盡數返回漢中。依照諸葛亮的計劃,由蔣琬任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總攬蜀國軍政大權。而薑維則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

    於是,我們這一章的主角就這樣粉墨登場。

    我們先說蔣琬的政治才能,他任尚書令後不久即開府治事,把諸葛亮時代的清廉公正之風傳承了下來,使得蜀漢在諸葛亮逝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依然政治清廉、賞罰分明。這取決於諸葛亮的提拔和栽培。因為蔣琬早年在廣都縣時沉迷美酒,不理政務,在劉備出巡時被發現。劉備勃然大怒,一度要將蔣琬加罪處死,因諸葛亮求情才免於一死。諸葛亮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看出“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裏之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