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在《三國誌》和《三國演義》裏均沒露臉。

    建興九年,諸葛亮再次率軍出祁山,糧草耗盡後退兵。退兵時,伏殺了魏國大將張郃。

    薑維在《三國誌》裏沒有相關記載。在《三國演義》裏一直侍於諸葛亮身邊,沒什麽功勞,但羅貫中強行使其不停地露臉。

    建興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據五丈原,在渭南與司馬懿對峙。因退兵多因糧草不濟,所以諸葛亮推行分兵屯田的政策,為行持久戰做準備。隻可惜,同年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卒於軍中,時年五十四歲。

    薑維在《三國誌》裏依然沒露臉。在《三國演義》裏,諸葛亮在臨死前將平生所學,著成書二十四篇傳於薑維,後世稱之為《兵法二十四篇》,是諸葛亮治軍用兵的精髓。

    “薑維入帳,直至孔明榻前問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盡力,恢複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三國演義》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但不巧的是,《兵法二十四篇》大部都在,唯獨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現已失傳。

    諸葛亮北伐本應該是《三國演義》裏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即使在《三國誌》裏,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在我這裏卻一筆帶過。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和薑維並沒有太大關係。諸葛亮雖然器重薑維,但在當時、關興張苞、魏延王平、馬岱陳式、吳班高翔都尚在,相對來說,薑維還太年輕,實戰經驗少,不足以委之大任。又或許諸葛亮害怕其成為第二個馬謖,故而多為悉心教導,很少令其獨自引軍作戰。其實,薑維真正地一展才華,是在諸葛亮、蔣琬、費禕這些人相繼逝世之後。而那一部分,也是相對來說史書和演義記載地最多,我個人認為最精彩,也最值得寫的部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