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薑維隨其南歸,與母親失散。若按《三國演義》的記載,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薑維是因惦母心切才誤中諸葛“奸計”致使最終背魏降蜀的,而且,陳壽還特意將“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這句話記載在了《三國誌》的《蔣琬費禕薑維傳》裏。從這兩個例子中,足以見得母親在薑維心中的地位,何其之重。須知,陳壽在《三國誌》裏提到的母親可並不多。

自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就開始在中華大地廣為傳承。因此,在兩漢三國時期,人們對孝道是非常看重的。比如:曹操討伐徐州是因為其父曹嵩被陶謙部將殺害(至少在名義上)。徐庶離開劉備是因為其母被曹操軟禁。甚至,蜀漢的尚書郎李密在蜀國滅亡後憑借情真意切的《陳情表》而名垂青史。因之,在那個“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年代裏,人們對父母的感激之恩並不是現代社會可以比擬的。薑維,亦不例外。

薑維在抵達漢中後,收到了其母的書信,大意是讓他寄一些當歸回來。當歸者,當歸來也,母親的含義不言而喻。至於這個書信薑維所收到的時間,史書並沒有記載,據《孫盛雜記》的描述,我們可以推測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到第二次北伐開始之間,考慮到書信在隴西和漢中之間傳遞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所以估計是在建興六年秋冬之季。

母親寄書信無非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母親年邁,確實不希望與孩兒天各一方,故而希望薑維能歸故行孝。第二就恐怕是徐庶的那種情況了,可能是大魏朝廷逮捕了薑維母親,以此來脅迫薑維回國。但薑維此時的情況與當年的徐庶並不一樣。徐庶當年是因為劉備慧眼識珠,故請得其做軍師,而且,劉備是其第一任主公,徐庶此前並未投靠過別人。薑維則不然,其原本就在魏國任職,迫不得已才投降諸葛亮。於徐庶而言,其無論何去何從都是在忠孝之間做抉擇,皆無可厚非。而薑維呢?他回到魏國即可成全忠孝,留在漢中則就是不忠不孝了。

但不知為何,思慮了許久的薑維最終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了蜀國,他泣淚成書,寫下了十七個大字——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誌,不在當歸也。

《孫盛雜記》曰:初,薑維詣亮,與母相失,複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誌,不在當歸也。”

每當讀到這句話,我都會異常心痛,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就對這個既不忠又不孝的薑維產生了陣陣的心疼。“孩兒在蜀中隻有‘遠誌’這種藥材,並無‘當歸’可寄。”這封回信薑維也以藥材作引,告訴母親自己已有遠誌,決不當歸。

我不知道,是誰偷看了薑維與其母的往來信件,並告之了孫盛。我也不知道,其母收到回信後會作何想法,是對其遠誌的欣慰呢?還是對其不歸的心涼?我更不知道,曹魏最後是怎麽處置了這位叛將之母,又或許,其母在孤苦伶仃中,早已死在了魏蜀幾十年的戰火裏……

因為這些,史書和演義裏都沒有記載。

而我,作為一個兩千年後的現代人,衷心地希望,薑母能夠原諒和理解薑維,並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裏,安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