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朝著來路走,以更快的時間來到“郿”與留守的趙旃所部會合。

    沒有多餘的耽誤,行軍姿態的部隊繼續向東,趙旃所部則是押解俘虜與戰利品跟上。

    沒有走多遠的距離,呂武得到了墊後的命令,帶著自己的那個“師”走在全“軍”的最後麵,擔負起了阻擊可能出現追兵的重任。

    晉國“新軍”來時,戰兵三萬七千五百,也就是滿編狀態;算上輔兵的話,隊伍的總人數超過六萬。

    等待踏上歸途,多了七八萬的俘虜,馬車和牛車增加了近兩千輛。

    秦國有派出追兵,隻是沒有做出實際的追擊行為,遠遠在後方吊著。

    呂武停下來。

    作為追兵的秦軍也停下。

    呂武率部向追來的秦軍靠近。

    秦軍調頭就往後撤退。

    這樣一來就很清楚了。

    秦軍沒那個自信與“新軍”交戰,隻是也不甘心就那麽讓晉軍大搖大擺地走掉,幹了“禮送出境”這麽一出。

    呂武見秦軍沒有交戰意圖,換作其他將領可能會嘲笑一陣子,更加趾高氣昂,乃至於是起了輕視的心思。

    一旦那樣,準會給秦軍逮住機會來一下。

    一直很穩的呂武能看出秦人滿腹怒火,秦將想要找機會率軍殺上來,哪會變得鬆懈。

    “晉軍墊後何人?”杜回親自追擊,沒找到機會不得不問。他聽到了一個名字,再問:“去歲會盟,以一己之力殺戮我軍數十的陰武子?”

    杜回又知道就是呂武扛著粗圓木完成了破門的壯舉,一時間不知道該些什麽。

    因為消息閉塞的關係,他們不知道呂武已經這麽幹了三次,每攻克秦國一座城池,還進行了焚城的舉動。

    不過,他們倒知道“郿”城就是被呂武率軍攻陷的。

    這年頭能率軍攻克城池的將領不多。

    主要是爆發攻城戰的幾率太。

    春秋打的是“征”與“服”之戰,一般是在野外戰場堂堂正正地交鋒,為的是獲取很直接的收益,不是攻城拔地後的占領。

    “大勝而不驕,晉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為我秦國勁敵!”杜回很憂慮又再:“陰武子嶄露頭角,三歲前方是一卒之長,如今已是一師之帥?晉國眾卿,愛才之心盡顯。”

    秦國就是知道晉國內鬥很嚴重,才製定了東出的國策。

    他們好些年內一再東出,又被揍了個滿頭包。

    屢敗屢戰之下的秦國其實並不怵晉國,更沒有生出妥協的心思,不然也不該在會盟之後立刻背盟,爆發這場“麻隧之戰”。

    “本以為楚國攻打鄭國能夠瓦解聯軍,逼迫晉國分兵援救鄭國……”杜回講的是楚國使者來知會的消息,道:“哪曾想晉軍殺進我腹胸!”

    楚國使者欺騙了秦國。

    事實上,是鄭國以為自己抱上了晉國這隻粗大腿,琢磨著有晉國兜底了,要不還是欺負一下誰,收一收保護費吧?

    鄭國環顧四周之後,發現許國這個老弟很合適啊!

    許國是楚國的附庸,隻差一步就被吞並的那種。

    本來還在商議怎麽救援秦國,討論來討論去就是沒拿出一個決定的楚國君臣,一聽自家都快放進嘴巴的“肉”被鄭國拿刀在剁,瞬間給爆炸了。

    一場被迫反擊在楚國使者嘴巴裏被成是,為救援秦國才出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