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人工幹預加快小麥的基因變異速度。在自然環境中基因變異的速度非常慢,這是因為生物以DNA作為遺傳物質,而DNA有雙鏈,可以起到相互糾錯的作用,以至於小麥每次自我複製時,隻有極個別的基因會變異,但由於基因變異是沒有方向的,所以想要挑選出高產的基因變異非常困難,需要花費更久的時間。

    如果小麥種子能夠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多的基因變異,將會大大提高育種速度。

    給這些人簡單講解了輻射的原理和利用後雅尼克突然想到後世風靡一時的“太空蔬菜”,“太空水果”。

    就是將各種植物種子送到天空,太空中有許多高能粒子,這些高能粒子無法穿透地磁線以及臭氧層影響到地麵上的生物。但是太空中沒了地磁線以及臭氧層的保護,各種種子可以接收到超量的高能粒子,以至於它們的基因發生變化,回到地麵後種出來的各種蔬菜水果個頭更大,口感更好等等。甚至有段時間還出現了以太空種子為噱頭的高價水果蔬菜。

    不過隨著各種知識的普及,雅尼克也漸漸明白並這其中環節並不是媒體報道的那麽簡單。種子確實是上了太空轉了一圈,可當它們返回地球時誰也不知道它們之中究竟哪一個發生了基因突變。此時需要育種師們栽培它們,選拔出一些基因突變的個體。而且即便是變異了,這種變異完全是隨機的,沒有規律可言。

    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上過太空的種子結出的果實都會變大。事實是這些種子種下後會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果實,比如更苦、更酸、更小、甚至更醜等等。這些變異自然是失利的,需要淘汰,留下那些有利的性狀,果實大、滋味好、抗病蟲害、抗倒伏強的,經由人工選定,再經過雜交、回交、自交等各種方式,最終得到了符合人類需求的果實。

    但是媒體在報道時,喜歡挑選奪人眼球的物種進行報道,由於果實更甜需要現場品嚐,電視機前的吃瓜群眾難以感覺到;而顏色更鮮豔的又不如個頭大的有亮點,因此媒體總是喜歡報道個頭更大的太空果實,所以觀眾就陷入了幸存者偏差之中,以為凡是上過太空的種子種出來的果實個頭都很大。其實一千顆種子裏能挑出兩三顆優質的變異種子已經算是很高的概率了。

    而如今德國的太空項目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抽一趟“航班”出來把這些種子送上太空也不是什麽難事。想到這裏雅尼克立刻讓人準備各種植物種子,將其送往阿爾及利亞的航天發射基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