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某些帝製在某些方麵的效率極高,雅尼克下令不到一個星期,軍方就完成了舉行閱兵儀式的所有準備。

    全世界各國紛紛前來參加這場閱兵典禮(除蘇聯和美國之外),而大部分國家為了表示自己的重視,國王或者首相等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自出馬,甚至還帶了各種奇珍異寶作為禮物,打算借著這一次的機會來德國拜拜碼頭,抱緊德國的大腿,以免將來稀裏糊塗的被德國人收拾了。

    雅尼克著實感受了一番“萬國來朝”,心中有些唏噓不已。“萬國來朝”始於華夏隋朝(《隋書》書中說到:“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裏,列為戲場。”),字麵意思就是,各個國家前來進行朝覲進貢,表示對這個“天朝上國”的認可與臣服。簡單來說朝貢就是這些小國給“天朝上國”交保護費,由“天朝上國”罩著他們不受其他國家的欺負。

    感覺自己是世界中心,做萬國來朝的夢,成了華夏曆代帝王的通病。這個毛病,在明朝發作得特別厲害。

    據《明會典》、《外夷朝貢考》、《明史》、《明實錄》等史料記載,在萬曆時期,大明朝的朝貢國為100個左右,整個大明朝所有朝貢國的數量大致在148個。

    由於當時對西洋國家沒有明確的概念,所以將與大明朝有過貿易關係的國家也都囊括進了朝貢國的範疇內,這當然是不準確的。不過,排除與華夏沒有藩屬關係的西方國家,向大明朝貢的國家和地區總數維持在100個左右。

    即便是根據嘉靖年間編撰的《外夷朝貢考》比較保守的記載,也有90多個國家。

    朱棣統治大明的永樂年間,華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朝貢盛況,“大明統一萬方,天子文武聖神,以仁義禮樂君師億兆,故凡華夏蠻貊,罔不尊親。際天極地,舉修職貢。自生民以來,未有如今日之盛者”。

    鄰國為向明朝朝貢爭先恐後。到了明朝中期,這種現象有增無減,尤其是失而複得“朝貢許可證”的倭國更是表現突出。朝貢競爭越演越烈,“爭貢”事件屢有發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倭國商船挑起的“寧波爭貢”。嘉靖二年,我國大內氏貢使與細川氏貢使為了爭奪與明朝的朝貢貿易特權,在寧波港發生械鬥;明朝沿海警備司令——備倭都指揮劉錦奉命追繳,竟然戰死,局勢亂作一團。

    為什麽那麽多國家樂此不疲向大明朝貢呢?為了朝貢不惜自相殘殺?嫌自己錢太多?那豈不跟月薪兩三千的腦殘粉擔心一部片就能拿上億片酬的明星吃不好穿不好一個德行?沒有哪個國家高層會蠢到這地步吧?

    可要是粉絲給明星一個十塊錢的禮物,明星回贈幾百幾千塊錢的話……那我擠破腦袋也要當他的粉絲,誰不讓我當我就跟誰急!!

    實在太特麽劃算了!

    那麽多國家爭先恐後向大明朝貢也是這個理,因為大明的朝貢貿易帶有很大的賞賜性質。

    雖然按理說,向天朝進獻方物,是屬國的義務,以此表達臣服,不該要求回報,但身為“上國”的大明,曆來非常“講究”,對朝貢國一直采取“厚往薄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