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曆史上第一架實用噴氣動力的飛翼機,“霍頓Ⅸ”的設計安全使用過載為7G,其座艙位置相當靠前,兩側各安裝一台容克Jumo—004渦噴發動機,尾噴管突出在機翼後表麵上。翼身中部采用傳統的焊接鋼管結構,整機基本以多層膠合板作蒙皮,當然在發動機噴口附近位置用的是金屬以承受高溫。機翼外段部分則是全木結構,其重要邊緣用由薄木片與樹脂壓合而成的特殊強化材料製成,隻有翼尖是全金屬的。最初曾經有人懷疑木質機身能否承受強大的噴氣動力,但試驗的結果表明這樣的設計在減重的同時完全能滿足強度要求,而且由於戰時重要金屬資源的缺乏,以木為主也是有些不得已而為之,再說木工對人力的要求也比較低。

    這架飛機總共試飛過三次,結果在第三次試飛時機毀人亡。可急病亂投醫的戈林依舊訂購了40架,開始在戈塔公司的工廠投產。結果還未還未來得及下線,德國就宣告戰敗,這些未完工的機體和一些改進型連帶生產線統統落入美國人手裏。其中一架V3原型機被用來測試,在美英之間轉了一圈之後,被美國人打上T2-490的編號後放進了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NASM)。

    雅尼克看著在天上盤旋幾圈的“Ho-229”準備降落,心中嘀咕試飛還是蠻順利的。

    “Ho-229”後起落架已經接觸到了跑道,可當前起落架落下的時候也不知道用力過猛還是刹車問題,左起落架竟然生生斷裂開來,整架飛機頓時失去了控製,左側翼貼著跑道向前滑出了好長一段距離後才停了下來,與跑道摩擦的左側翼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

    好在一旁的地勤人員趕緊跑過去,用滅火器將火滅掉,把試飛員救了下來。

    看著霍頓兄弟的臉色有些發白,雅尼克開口道。“不錯的設計。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這款飛機的設計太過超前了。等個20年,等到計算機發展到能負責大部分飛行功能的時候,就是它大顯身手的時候。”

    在現代化的飛控計算機和線傳係統成熟前,飛翼根本不具備實用價值。不論是Ho-229還是諾斯羅普的早期的XB35、YB49試驗機皆如此。這也是為什麽在戰後包括德國在內,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再發展飛翼的原因。

    “20年?”霍頓兄弟一臉震驚,瑞瑪.霍頓猶豫了一下,小心的開口道。“呃,殿下,到時候這樣的布局設計會不會已經過時?”

    “過時?”雅尼克差點笑出聲來。後世全世界最先進的轟炸機便是飛翼布局的B-2,怎麽可能過時。“當然不會,而且這樣的布局設計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它獨特的外形可以減少雷達反射波,配合特殊吸波材料,能做到雷達上的隱形。據說B—52轟炸機的雷達反射截麵為100平方米,而B—2A估計在0.01到0.1平方米,僅僅相當於天空中的一隻飛鳥的雷達反射截麵,這就使雷達很難發現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