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到現在為止對美國一切作戰行動,雅尼克都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任何係統的、成熟的作戰計劃。而統帥部也沒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似乎認定雅尼克早已成竹在胸,都不用他們操心。

    也許弄出一份作戰計劃並不是什麽難事,可最讓雅尼克頭疼的是不管是從加拿大也好,還是從大西洋或是太平洋也好,不久的將來真的攻入美國本土,會不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原時空的二戰末期,美國不直接登陸島國本土,而是投放原子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忌憚島國的“一億玉碎”。

    二戰末期,意大利早已投降,德國也已經灰飛煙滅,最後僅剩下島國。明知大勢已去,島國高層卻不甘心失敗,不願意投降,在麵對美軍不斷的對己方本土進行轟炸的時候,天皇依然不瘋狂叫囂“一億玉碎”,想要和同盟國戰鬥到底。

    而島國國民積極響應****號召,青年兒童加緊訓練,婦孺老弱則拿起掃把、鋤頭等作為武器,試圖將整個島國變成戰場,使盟軍在登陸後依舊寸步難行。而島國高層的目的也很明確,陸相阿南惟幾很清楚他們已經無法贏下二戰了,他寄希望於普通民眾給盟軍帶來巨大損耗,從而拖到盟軍同意停戰,避免徹底的失敗。截至1945年8月14日,日軍仍集結了53個整編步兵師團、共計235萬士兵守衛國土,並倉促訓練了超過3000萬人的預備役作為補充。

    而且雖然島國的麵積並不小(四十萬平方公裏左右),但山地極其多,沿海平原則少得可憐。對於登陸戰來說,島國這種皮包骨的地形根本沒有合適的登陸場,唯一可以登陸的關東平原,則一上岸就要麵對“首都”的重兵。相當於諾曼底登陸,一上岸後打柏林,其難度可想而知。

    美軍當局當時假定“進攻所遭遇的抵抗不將隻來自有組織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包括狂熱的敵對民眾”。美軍不怕全副武裝的日軍士兵,就怕士兵脫下軍裝戰鬥,也怕部分平民拿起武器襲擊美軍;因為那樣一來,兵民不分,美軍就會陷入絕境:自己在明處,敵人在暗處,隻能被動挨打。畢竟他們不可能像日軍一樣搞喪心病狂的三光政策。

    美國人最終選擇了投放原子蛋和放棄罷黜天皇來爭取島國盡早投降。

    雅尼克覺得美國人應該不會像島國人這般瘋狂,可美國的人口是1.3億,要是其中的百分之一要跟“侵略者”拚死到底,那可是130萬人,哪怕是千分之一,也有十三萬人。加上美國槍支泛濫,幾乎人人都持有槍支,甚至在美國憲法的第二修正案中明確寫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民兵,對一個自由州的安全實為必要,民眾擁有並且佩帶槍支的權利不容侵犯。”

    真要攻入美國本土,那得付出多大的傷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