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登陸美國本土,該怎麽讓他們投降?

    向美國發起“饑餓戰役”?先不說美國那漫長的海岸線和國境線,能不能將其徹底封鎖;美國不同於需要大量進口糧食的島國,它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和出口國,就算真能困他個幾十年,恐怕也不會出現饑荒。

    看來隻能祭出核蛋這個終極大殺器了?

    隻是雅尼克把核蛋列為最終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不想動用這個“潘多拉魔盒”。

    而且到現在美國人的“曼哈頓計劃”也不見有什麽動靜。

    原時空的1939年,羅斯福總統收到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封緊急信函:“物理學家最近發現,鈾元素將成為一種新型的重要的能源……大量的鈾來建立核鏈式反應堆,從而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將引導炸彈的構造……威力十分巨大。這樣一顆單個的炸彈,用船運載,並在港口爆炸,將摧毀整個港口以及周圍的環境。”愛因斯坦懷疑德國已經開始了“鈾計劃”,目的是製造出核武器,運用在二戰之中。

    美國自然不甘落後,製定了“曼哈頓絕密計劃”,聯合了當時歐洲除了德國以外所有國家的著名科學家來進行研究。除了這1000多名頂尖科學家之外,還有文職人員2000多名,軍事學家2000多名;計劃最巔峰時刻參與相關工作的有50萬人之多。經過這些人日以繼夜、嘔心瀝血的研究,終於在1945年的7月份成功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蛋。

    不過這一次因為雅尼克的提前部署(第三百四十三章),包括愛因斯坦博士在內的大部分關鍵人物早已與世長辭,美國人連原子蛋的概念都沒有,更別說成立研究項目了。

    而雅尼克又看不上那種又大又笨重效率還很低的“原始”原子蛋。比如美國的“小男孩”原子蛋,長3米、重4噸、裝有60千克鈾。結果在廣島上空爆炸時,隻有其中約一千克在爆炸中產生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約等於13000噸TNT炸藥。剩餘的那些鈾則被炸成碎片散落地麵,沒起到任何效果(鈾235的半衰期長達7億年,原子核非常穩定,鈾作為重金屬的生物毒性要比它的輻射毒性強得多)。而十年後的1956年,美國在名為“紅翼鶇行動”的核試驗中引爆的“天鵝”原子蛋,重量隻有47.6千克,長58厘米,直徑29.5厘米,爆炸的當量卻達到了15000噸。

    如今德國的科學家們正攻克原子蛋小型化的技術難關。

    而且造出核彈是一回事,怎麽把它投送出去又是另一個工程。畢竟僅僅有可以進行有效起爆的核武器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讓核武器真正能夠起到威懾作用,就必須確保核武器能夠被遠程投送,確保能突破敵方的防空網。

    試想一下,要是原時空的二戰島國有攔截B-29的能力,美國人造出來的核蛋有什麽用?

    同樣,即便如今的美國造出了核彈,先不說有沒有能載的動的轟炸機,即使有,也不可能接近歐洲大陸。反觀德國,各種重型轟炸機,如ME-264,B-36,B-47等等都能載著核蛋飛到美國本土,甚至還有已經完成試飛的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