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在瓦胡島海域的德軍艦隊,通訊員向海爾曼司令匯報道。“司令,我們的驅逐艦在東北五十公裏海域處發現可疑信號,疑似是敵方潛艇。”

    “這些蠢貨,來送死麽?”海爾曼司令冷笑一聲,隨口吩咐道。“擊沉他們!”此時能出現在這裏的除了美軍潛艇還能有誰?

    一旁的副官開口道。“看來是支援瓦胡島的美軍潛艇,也許是給他們送來淡水淨化器材的。不過正好拿來試試我們最新的聲呐係統。”

    1912年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以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極大地促進了民用和軍用聲納的研製和發展。第一部反潛聲納的問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但當時由於理論和技術上的不完善,這種水聲回聲定位係統的性能很不可靠,因而在對付德國U型潛艇的威脅方麵尚未作出貢獻。

    聲呐的研究並沒有因為一戰的結束而終止,直到1935年,德、英、美三國又研製出了幾種較為實用的聲納,1938年,聲納設備開始在美國批量生產。在原時空的二戰中,幾乎所有的軍用艦船都裝備了聲納係統,並在海戰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當時交戰各方損失了一千多艘潛艇,絕大多數是被聲納發現的。

    “報告,敵人的驅逐艦在正在高速逼近!”水下的美軍潛艇內,潛艇聲呐員靜靜的聽了幾秒後立刻向一旁的托馬斯艇長匯報道。剛剛他們也發現了遠處巡邏的德軍驅逐艦,雖然及時下潛,可顯然還是被對方發現了。

    “下潛至30米,航速降低到3節!減小噪音!”隨著托馬斯艇長的命令,潛艇內關閉了一些不必要的設備,用來減小潛艇在海裏發出的噪音。不過這些發出的噪音可以說是無足輕重,潛艇的發動機以及螺旋槳推進器發出的聲音才是主要噪音來源,除非關閉所有的動力係統,否則對方發現他們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可他們也不能關閉所有的動力係統,到時候水麵上的敵艦沒有離開的話他們的處境就會更加危險。

    海麵上,一艘德軍驅逐艦已經接近了這片海域,艦橋上艦長下達了命令。“開啟主動聲呐!把這隻老鼠揪出來!”

    聲納技術按工作方式可分為被動聲呐和主動聲呐兩類。簡單來說動聲納隻有耳朵,聽水下的各種聲音,隻能估算出目標的大致方位。而主動聲呐多了張嘴,用嘴喊出聲音,用耳朵接收回音,以此判定目標距離。這兩種有各自的優缺點,主動聲納測準點,但容易暴露(水麵艦艇打開主動聲納就等於是向水中的潛艇大喊:“喂!哥們,我在這裏,我的位置在這裏,你聽清楚了嗎?”。反之亦然);被動聲納隱蔽點,但測不準,後世的核潛艇相撞事件,顯示被動聲納技術仍然存在問題。

    對於水下的潛艇靜航時發出的噪聲較低,被動聲納是無法分辨潛艇和海中噪音的。而主動聲納可以,因為主動聲納靠特定回波定位。一般來說,隻要潛艇不著床(沉到海床上),主動聲納都能有效的對潛艇進行定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