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

    莫斯科防空指揮中心的電話發出一陣急促的鈴聲。

    值班的軍官拿起電話,那一頭傳來急切的聲音。“報告,這裏是54號觀察哨。發現德軍轟炸機機群,大約五十架左右!飛向莫斯科!”

    此時莫斯科周圍已經部署了美國人支援的對空雷達,隻是這些雷達的探測距離有限,因此蘇聯人還安排了不少觀察哨。

    至於蘇聯自己的雷達,也不是沒有,隻是投入研發時間短,再加之前歐美國家對蘇聯的技術方麵的排擠等等原因,確實無法跟英德美等國家比。首部生產型國產RUS-1雷達於1939年交付蘇軍使用,但是由於技術原因其雙基工作原理使得其張線式天線的布局非常複雜,完全不具備戰場實用性。

    直到1940年底,首部“實用型”RUS-2雷達才開始下馬並被蘇軍接受,到現在為止總共造出不到十部,而且性能也不如美國雷達。不過這些雷達在原時空的蘇德戰場上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1941年7月德軍空襲莫斯科的時候就提前探測到約200架轟炸機空襲莫斯科,給予蘇聯機會提前準備了防空力量,僅有少數轟炸機突破防空圈,對莫斯科造成的破壞非常有限,為接下來9月的莫斯科保衛戰的士氣和後勤打下了良好基礎。

    “知道了。”軍官鬱悶的歎了口氣,德國人的轟炸機群每天都是整時整點的來犯,即使沒有提前預警,也知道該來了。隨手按下防空警報按鈕,很快,整個莫斯科上空響起淒厲的防空警報聲。

    莫斯科城外的防空陣地上,炮手們飛快的跑向各自的炮位。

    “班長同誌,這不是純粹浪費炮彈嗎?”一座炮位上,一個抱著炮彈的裝填手忍不住開口問道。德國人的轟炸機是在一萬米以上的高空飛行,他們的高射炮打不到那麽高,開火也是浪費彈藥!

    二戰蘇聯沒有什麽大口徑防空炮(可能跟二戰德國沒有重型戰略轟炸機有關),主流的隻有76毫米口徑M1931防空炮,76毫米口徑M1938防空炮,85毫米口徑M1939(52-K)防空炮這幾款。

    其中76毫米M1931防空炮是30年代初期向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購買的75mmFLAK59型高射炮全套技術而研製出來的。之後又進行改進,成為M1938款,這兩門防空炮在性能上幾乎相當,相比M1931,M1938最大的改進就在於重量的減輕。

    85毫米口徑M1939(52-K)防空炮是蘇聯二戰時期防空炮的最終款,是德國88毫米高射炮的競品。但不像德國人老是用高射炮打坦克,M1939的使用要正常很多,在對抗轟炸機和高空目標時,M1939的作用明顯;隻有在情況危急時,才會被當作反坦克武器使用。戰後,不少M1939被當做反雪崩炮使用,算是很好的利用了。

    直到二戰結束,航空技術往噴氣式方向發展,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已經與螺旋槳飛機形成代差,蘇聯才開始研製超過100mm口徑的重型高射炮。在那個防空導彈技術還不成熟的時間段,發展大口徑高射炮應對高空威脅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