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後來的俄羅斯海軍也算是認可了這種觀點,同樣把最大潛深降低;北風之神的極限潛深450米。可以說後世兩國的潛艇都偏向淺海作戰。

    “報告,我們已經抵達了極點!”聽到領航員的報告,艇長的臉上露出興奮的笑容。“我們將創造一個奇跡,成為第一艘穿越北極的潛艇!”

    據考證,人類在2千多年前就已到北極地區去探險。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希臘人比典亞斯。他曾勇敢地航行到今天冰島和挪威北部的海麵。

    在公元870年,斯堪的納維亞人奧塔爾由諾爾辰角往東,進入北倫支海,沿著科拉半島航行,發現了白海。這是有文字記錄進入北冰洋的最早航行。

    1893年,挪威的探險家南森率領探險隊到達北緯86°14′,這是19世紀進入北極地區最深的一次。

    1909年4月6日,馬特.亨森和羅伯特.皮爾裏兩人先後登上北極。

    在冰麵上達到極點,那是人類挑戰的極限,但是從沒人嚐試過從海底穿越北極。

    不同於南極大陸是被冰雪覆蓋的大陸,在冰雪下麵是實實在在的土地;北極是沒有土地的,北冰洋原本隻是一片海洋,被極端的氣溫凍結成了一塊巨大的(北極冰川麵積夏季為800萬平方公裏,冬季為1100萬平方公裏),平均厚度達3米的冰山。

    普通的潛艇想要從這塊麵積達800萬平方公裏冰山下穿過基本不可能,因為常規潛艇是需要浮出水麵換氣的。

    而核潛艇並不需要浮出水麵換氣。核動力最大的優勢,就是提供幾乎無限的續航力,蘊含在原子中的能量,通過裂變的形勢釋放出來,產生的熱量,就像是一個鍋爐一樣,用來加熱水,變成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就可以輸出能量了。可以直接通過減速機,帶動尾部的螺旋槳,讓潛艇前進,同時也可以帶動發電機,給整個潛艇供電。

    如此,核潛艇擁有幾乎用之不竭的電力,那潛艇需要的氧氣就可以用電離分解法,從海水中分解出來。通過海水分解出來的氣體,並不隻有氧氣,還有氫氣。因此潛艇上還有一個專門儲存氫氣的地方,分解出來的氫氣會被儲存在這裏,而分解出來的氧氣,則會通過通風換氣係統,送達到潛艇上的各個艙室。

    至於淡水,雖然潛艇上的配備有海水淡化設備,效果卻並不理想,提取出的淡水主要被潛艇兵用來洗澡或者洗碗,飲用的淡水還是需要自帶的。

    這樣,潛艇出航時隻需要準備充足的食物和淡水,空氣可以製備,最大限度地滿足潛艇的航行要求。具體能夠在水下航行多久,完全取決於潛艇內部艇員的自持能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