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巴甫洛夫大樓並非孤軍奮戰,其所在的第42近衛步兵團殘餘部隊,仍然控製著周圍包括麵粉廠大樓在內的幾座建築,隨時可以對“巴甫洛夫大樓”進行支援,第7連連長也多次通過地道前來指揮,所以德軍的進攻不僅僅是針對一座樓房的,而是一整片的防禦支撐點。

    最關鍵的還是德軍在巷戰中不敢展開太多的兵力發動進攻,每次都是連、排級規模,而不是大家想象那樣以一個師對付20多人。這個道理很簡單,麵對東岸蘇軍的炮群和樓房裏的火力點,大規模的步兵衝鋒很容易遭到炮火覆蓋和機槍掃射,那就是無謂的送人頭了。所以實際上,大樓的爭奪每次都是分隊級戰鬥,也是巷戰中最常見的攻防方式。

    就這樣整整58天後蘇軍仍然牢牢地控製著它,巴甫洛夫大樓成為德軍企圖占領斯大林格勒全城碰到的最硬一顆釘子。戰至11月下旬,蘇軍已經開始進行大反攻,德軍被迫收縮兵力組織防禦,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宣告勝利結束。至此巴甫洛夫大樓實現了抵抗德軍時間超過整個法國的“乳法”成就。

    而如今的斯大林格勒城乃至周圍幾十公裏範圍內的蘇軍炮兵陣地,不管是高射炮還是榴彈炮、加農炮;隻要稍具規模的炮兵陣地都沒能逃過德國空軍的狂轟亂炸,即便有那麽幾處僥幸幸存下來,麵對盤旋在天上虎視眈眈的轟炸機群,也不敢貿然開火,隻能憋屈的當縮頭烏龜。

    當這支光複軍排抵近巴甫洛夫大樓附近時發現這棟大樓已經被己方三麵包圍起來,不過卻是圍而不攻。

    德軍排長菲舍爾找上另一個德軍排長。“怎麽回事?怎麽不進攻啊?”

    另一個德軍排長隨口回道。“裏麵的蘇軍很頑強,我們衝了好幾次都被打退了。已經請示上級摧毀這棟樓,正等上頭批準呢。”

    “有這麽難麽?”菲舍爾拿著望遠鏡觀察那棟大樓。“這麽好的製高點,摧毀了有點可惜了。”一旦奪下這裏,那周圍一公裏範圍內盡收眼底。

    “雖說不是呢。”

    等了好一會,上頭才傳來消息,同意摧毀這棟大樓,並派遣了五架斯圖卡轟炸機摧毀這棟大樓。

    雖然菲舍爾覺得可惜,可上頭都決定了,他這個小小的排長自然也沒什麽好說的,回到自己的排級。“大家都隱蔽,那棟大樓馬上就要被炸了。”一旦斯圖卡轟炸機投擲炸彈,那肯定是各種磚瓦碎片四濺,沒有死在敵人的槍口下,卻被這些碎片擊倒,那才叫倒黴呢。

    眾人紛紛找地方隱蔽起來,有的人躲進附近的彈坑,有的人躲在廢墟後麵,有些人則蹲在突擊炮的另一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