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個血腥的方式,自然也就逼起了一部分貧困民眾的反抗,所以當時斯大林又通過以死亡威脅“收購”百姓的糧食,而且有些人因為真的沒糧食交不成稅,被俄羅斯認定為是“國家叛徒”。

    相傳當年因為這個罪名抓了將近8萬人,最終有7萬人被槍殺。因此也就讓烏克蘭心中對於俄羅斯出生的斯大林充滿了怨恨。

    真正加大仇恨是1932年,當時的烏克蘭因為旱災出現了糧食絕收的現象,所導致了烏克蘭的大饑荒。但斯大林覺得大饑荒這件事情絕對是胡編亂造,百姓應該豐收,所以繼續加大征收糧食。

    1930年,烏克蘭糧食產量2230萬噸,上繳中央780萬噸。可是1932年實現集體製以後,糧食產量暴跌至1280萬噸,而當年上繳糧食770萬噸!斯大林親自過問下,蘇共中央以武力強製征收糧食,可還是沒有完成任務(不可能完成)。

    這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根據後世解密的蘇聯官方統計數據認為,饑荒造成的烏克蘭人口損失為60萬人,而一些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與西方研究者則認為這一數字達1500萬人,這兩種說法均偏向極端,並不十分可信。

    俄羅斯學者B.B.孔德拉申(編寫的檔案文獻集《蘇維埃農村的災難:集體化和沒收富農(1927-1939年)》)據相關檔案資料提出,這次饑荒在蘇聯總共造成超過700萬人的死亡,其中烏克蘭地區的死亡人數達300萬到350萬人。

    烏克蘭學者C.B.庫利奇茨基(著有《農業集體化和烏克蘭饑荒檔案文獻集(1929—1933年)》)的說法與此基本一致,他認為此次饑荒在烏克蘭造成的人口損失共為338.2萬人,在1932年餓死144萬人,在1933年餓死323.8萬人。這兩位處於不同立場的學者既然能得出相近的統計數據,那麽其說法應當是相對可信的。

    這也正是二戰爆發之後積怨已久的烏克蘭投靠德國,想要消滅斯大林和俄羅斯的原因。

    當德國攻擊蘇聯的時候,烏克蘭人民就表現的異常興奮,他們以為是自己的救世主到臨了,當德軍兵臨烏克蘭的時,烏克蘭人民不僅沒有對其反抗,反而拿出吃的喝的來款待他們,甚至踴躍加入了德軍的隊伍中,幫助他們解決了交通以及其他問題。

    結果小胡子殘暴的種族政策卻白白葬送了這送到嘴邊的盟友。

    葉戈爾正悲痛的思念在幾年前的饑荒中餓死的父母時,旁邊的安東捅了捅他的胳膊。“葉戈爾,趕緊扔了。”

    緩過神來的葉戈爾聽到遠處的政委正大吼大叫。“不許撿!不許看!”

    葉戈爾強行壓下舉槍對準那個混蛋的衝動,將傳單遞到安東跟前。“安東,你識字的吧?這上麵寫了什麽?”

    “我就學了幾個字而已。”安東看了眼傳單上的幾行大字。“……朋友……解救……打倒……蘇聯……斯大林……”因為這些字經常出現在宣傳欄裏,他還是能認得出來。

    葉戈爾雖然不識字,但也不是笨蛋,靠這幾個猜出宣傳單的意思。“德國人的意思是他們是我們的朋友,要來解救我們推翻蘇聯和斯大林的!”

    “你不要命了!”安東嚇得差點伸手捂住他的嘴,一把扯過他手裏的傳單撕成碎片踩進泥地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