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說,在1950-1960年,因為特殊的曆史環境,那個年代核威懾是重要的戰略任務,因此作為核威懾中堅力量的B-47轟炸機不得不充分“賣苦力”。頻繁的起降、空中加油、無休無止的巡邏和戰備任務,幾乎是沒有休息的時間,這無疑讓B-47設計上本就不是十分完善的機體有出現問題更大的可能。

    美軍後期為了降低B-47同溫層噴氣的事故率,對飛行員加大了培訓力度。到了B-47H乘員由3人改為6人,且為每位飛行員配套了彈射座椅。但整體而言B-47可靠性還是很成問題,B-47在整個服役期間共墜毀203架,占製造總數的約10%,致使464名飛行員喪生,該機甚至被譏諷為“機組殺手“。

    在更成熟的B52戰略轟炸機大批量服役之後,B-47也很快退出曆史舞台。

    雅尼克也沒打算大量生產服役B-47,之所以研發這款轟炸機隻不過是為之後的B-52轟炸機積累經驗罷了。

    和B-47同溫層噴氣戰略轟炸機不同,B-52是完全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也是人類航空史上發展的最成功的戰略轟炸機之一。該機1955年開始交付使用,一直到21世紀仍是美國戰略轟炸的主力機型之一,根據美軍公開的計劃,美軍將會使用B-52到2050年。

    因此雅尼克對這款轟炸機並不是很熱衷,等B-47落地後對阿拉多公司的工程師們勉勵了一番,離開觀台來到基地會議室。

    “諸位也看到了,新式的噴氣式戰鬥機需要非常堅硬的,很長的跑道。一旦跑道被敵方攻擊,再先進了戰機也成為了擺設。也許我們可以在機場周圍部署嚴密的防空火力網,可敵人要是用類似V1,V2的武器攻擊呢?怎麽攔截?我們需要一款垂直或短距離起飛的戰機。”

    原時空最早考慮這個問題的是二戰德國,二戰末期德國境內各地的機場都被盟軍炸了個遍,德軍不得不考慮製造不依賴機場跑道的垂直起降戰機;甚至設計過一款名為“毒蛇”的垂直起降戰機,不過還停留在設計階段,德國就投降了。

    全世界研究垂直起降戰機的國家很多,真正研製成功並且裝備部隊的,隻有美英蘇三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際已經失去了開發垂直起降戰機的能力,英國的航空業也土崩瓦解,無法獨力開發戰機)。

    雖然最早裝備部隊,最早用於實戰,產量最大的垂直起降戰機是英國的“鷂式”戰鬥機,不過早在1957年,美國貝爾飛機公司的X-14技術驗證機就試飛成功,包括垂直起飛,懸停,然後垂直著陸。卻因過於超前,無法達到實用要求,僅生產了一架驗證機。再加上美國航母夠大,對垂直起降飛機的需求沒那麽強烈,此後美國基本退出了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的研究領域。

    而戰後的德國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研製領域也是展現了其優秀的素質和極高的效率。1965年,德國研發的VJ-101首飛,比英國的鷂式還早了一年,而且VJ-101於1969年實現了超音速飛行,達到了1.14馬赫,是最早的超音速垂直起降飛機,由於對德國的限製和當時的技術條件,這款飛機沒有裝備部隊。

    後世網絡上關於F35B型垂直起降的原理圖,動態圖隨處可見,而雅尼克也看過不少,現在隨手把原理圖畫在小黑板上。“垂直起降的大致原理就是這樣。不過這個工程暫時不會立項,也沒有撥款。等到我們的發動機推力超過10噸的時候再啟動。大家可以先自行研究一下。”

    在座的眾人不由得倒吸了口氣。目前的噴氣式發動機推力還不到3噸,要超過十噸,不得研究個二三十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