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製導係統中采用紅外測角儀,構成紅外半自動跟蹤。射手從可見光瞄準具或熱像儀準具瞄準目標,發射導彈,導彈在向前飛行時向後拋放導線,導線將來自紅外測角儀的指令傳輸到彈上,導彈在飛行中由尾部的紅外信標向後發出2.2微米的紅外輻射。紅外測角儀據此信號測出導彈與目標瞄準線的誤差,由製導裝置處理後經導線傳到彈上的控製機構修正導彈的飛行路線,直到擊中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相當於把人工控製操作杆,轉變成為了自動控製,這樣一來,就不需要訓練射手的操作了,隻要會使用就行。係統的複雜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使用者的複雜程度大大降低。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紅外測角儀,不過德國已經裝備了紅外線夜視儀,對紅外線技術也頗有深入,加上開始量產的晶體管,要造出自動控製電路似乎並不是難事。

    靈感對一名優秀的設計師來說極其重要,現在聽到雅尼克的點撥,馬克思.克雷默頓時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明白了,殿下,我們立刻著手改進。”

    離開靶場,眾人又來到空空導彈研發部門。

    空空導彈項目也是這位馬克思.克雷默負責。其實現在德國空軍裝備了裝有近炸引信的空空火箭彈,可這東西的精度實在感人,都對不起那造價昂貴的近炸引信部件,雅尼克取消了後續的生產計劃,將資金投入到空空導彈的研發中。

    這款X-4型空空導彈由戰鬥部、發動機艙和彈翼三部分組成。整個導彈像一個雪茄形紡錘體,彈體上有一大一小兩組彈翼。

    它的彈頭采用鋼製外殼,戰鬥部裝藥量20kg,毀傷半徑約8米左右。發動機艙內是一台寶馬109-548型液體火箭發動機,因彈體狹小裝不了燃油泵,所以采用擠壓式燃料供應方式。

    S-Stoff和R-Stoff兩種燃料分別存儲在螺旋形管道中,一個壓縮空氣罐推動管道內活塞,像擠牙膏那樣將燃料壓入燃燒室中。

    雅尼克記得這兩種燃料相當危險,甚至不需要點火,隻要混到一起就能劇烈燃燒。“這兩種燃料是不是有毒?”

    馬克思.克雷默點頭道。“是的,而且對金屬腐蝕嚴重,就算穿著防護服也要萬分小心。”

    “……”雅尼克不禁想起後世蘇聯導彈發展史上發生的慘劇,一次是在為S-75導彈加注燃料時,一名新來的導彈兵因為操縱失誤導致燃料突然倒噴出來,瞬間被腐蝕性的燃料噴了一身,盡管有防護服但全身仍然被嚴重腐蝕灼傷!因為搶救及時,人算是被救了回來,但卻落下了嚴重殘疾,一輩子算是毀了。

    還有更慘的。“俄國導彈之父”的科羅廖夫的得意門徒戈爾涅夫,前往燃料工廠進行檢查。因為當時蘇聯正在研發射程接近1000公裏的中遠程導彈,也就是所謂R3式。除了發動機本身的技術外,新式燃料的發展也是極其重要的。

    這種新式染料燃燒效率很強,同時具有劇毒和腐蝕氣體,在生產、運輸方麵需要進行嚴格的防護。但是當時為了方便檢測活動,走道旁沒有設置圍欄,戈爾涅夫和其他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打開燃料罐進行檢測時,由於戈爾涅夫太過專注,腳下沒留神,一腳踩空掉入了燃料罐中——10秒鍾後,整個人被徹底溶解,仿佛除了氣泡就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一樣。沒人敢去拉他一把——也來不及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