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7世紀後期,黃熱病傳播到了北美洲殖民地紐約。在九月份,死亡幾乎每天都在發生。1702年夏,被稱為“美洲瘟疫”的黃熱病再度爆發於紐約,共造成570人死亡,病死率為10%。此後,黃熱病在紐約又多次爆發,造成數千人死亡。

    黃熱病以其的劇烈傳染性和驚人的死亡率,被史學家列為曆史上與鼠疫和霍亂並列的三種最危險傳染病之一。

    就算是後世,黃熱病也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重在預防。在沒有發病時及時接種疫苗、采取各種防蚊子叮咬的措施來防止感染。一旦不小心被感染隻能對症治療、積極防治各種並發症。

    前文說過最早建設巴拿馬運河的其實是法國。

    工程方忽略了巴拿馬地峽的氣候,巴拿馬地區屬熱帶叢林氣候,天氣潮濕悶熱,當地瘧疾、黃熱病等傳染病反複肆虐。這為法國建設巴拿馬運河的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

    黃熱病奪走成千上萬法國建築工人的健康與生命。據統計,僅1884年,20000餘名開挖運河的勞工中,就有1/3(約7000人)感染黃熱病或因黃熱病死去。1886年,30名法國工程師抵達巴拿馬,一個月後便有13人因染上黃熱病而死亡。當時運河工人的死亡率為176/1000;法國開鑿巴拿馬運河工程期間,勞工因患病等原因死亡22000多人。法國想盡各種辦法也無法製止黃熱病在運河區的肆虐,由於黃熱病影響導致人員傷亡以及財政拮據,致使工程進展艱難,法國勉強支撐到1894年,宣布放棄了該項跨世紀工程,巴拿馬運河公司宣布破產。

    法國人走後,美國接手了巴拿馬運河的建設。

    美國開鑿巴拿馬運河麵臨與當時法國人同樣的難題,即如何應對以黃熱病為首的熱帶傳染病。

    他們采取一係列措施消除傳染病的影響。包括:(1)砍伐運河兩岸的森林,增大蚊蟲聚集的濕熱森林與職工區的距離;(2)組織大規模的滅蚊行動;(3)加強工人醫療服務力度;(4)招募對瘧疾有天然免疫力的黑人勞工。同時,以戈格斯醫生為首的醫療專家執行了“巴拿馬運河開鑿期間新衛生措施”。通過以上措施,1905年大致消滅了瘧疾;到了1907年,巴拿馬運河地區的黃熱病被根除。

    可33年後黃熱病怎麽又突然複發了?

    “快,把所有的患者都隔離,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雖然沒有親身經曆過,可亨利醫生也知道黃熱病有極強的傳播力。

    可是隔離哪有那麽容易,要是一兩個患者就隔離一間病房,十幾個患者就隔離一層,可現在醫院裏擠滿了患者,就算把整個醫院都隔離起來也不夠。

    可剛吩咐下去沒一會,護士長一臉驚慌的跑了過來。“亨利醫生,不好了,有幾個護士也出現嘔吐現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