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被劫持的“舊金山”號貨輪抵達了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

    早在15世紀,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瓦斯科.科爾特斯就提出過修建運河的主張,但未指明適合開鑿的地點,後來在瓦斯科.努涅裏.巴爾沃亞征服巴拿馬之後,1523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明確提出了開鑿一條中美洲運河的主張。

    1534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對巴拿馬地峽進行勘查,西班牙人沿著山脊用鵝卵石鋪出了一條穿越地峽的驛道,算是為開鑿作了準備。

    從18世紀開始,西班牙殖民政府陸續派員勘查了四個備選地點: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哥倫比亞西北部的阿特拉托河附近的某個地點;尼加拉瓜地峽;巴拿馬地峽。

    後來,西班牙國力日益衰弱,這項計劃也就隨之擱淺下來。

    1869年,經過11年的建設,蘇伊士運河通航,工程造價僅僅1860萬英磅。

    作為主持蘇伊士運河建設的負責人,功成名就的法國人費迪南德.雷賽布雄心勃勃的表示,要在美洲大陸上打造一條聯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路。

    隨後法國政府和巴拿馬的主權國家哥倫比亞簽署協議,獲得了巴拿馬運河建設許可證,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成立。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備後,1881年1月1日,巴拿馬運河正式動工開挖。

    蘇伊士運河的成功修建,使雷賽布的聲譽達到頂峰,他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院士、得到榮譽軍團大十字勳章和印度星形勳章,英國皇室授予他倫敦榮譽市民稱號。

    往昔的成功令雷賽布十分陶醉,他機械地照搬修建蘇伊士運河的成功經驗,而對巴拿馬的特殊地形估計不足,在沒有詳細調研的基礎上草率地製定了施工方案,結果釀成了一場災難。

    巴拿馬地峽是熱帶雨林氣候,潮濕悶熱、叢林密布、交通閉塞、地形複雜,基礎設施落後,缺乏起碼的施工條件,當來自55個國家的4萬施工大軍進駐之後,人們才發現那裏簡直是一個人間地獄:參天的密林中毒蟲遍布,令人難以容忍,炎熱的天氣使可怕的疫病蔓延開來,奪走了大批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生命,在加通水閘附近的希望之山上,林立的墓碑令人不寒而栗。

    比炎熱氣候和惡劣環境更可怕的是人為的失誤,起初,雷賽布照搬蘇伊士運河的經驗,認為可以利用巴拿馬地峽眾多的湖泊修建一條海平式運河,誰知施工四年之後,傲慢的法國人才發現巴拿馬地峽臨太平洋一端的海麵,要比加勒比海一端低出20多厘米,根本無法修建海平式運河,這個過遲的發現給法國洋際運河公司以致命的打擊。

    最令雷賽布煩心的還有美國人的拆台,運河的設計走向與美國人經營的巴拿馬鐵路平行,這主要是為了便於運輸物資,但美國人根本不予配合。鐵路部門對運河物資的配送百般設障,消極對待,最後逼得法國運河公司不得不以255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這條僅值750萬美元的鐵路,但留用的美國員工繼續搗亂,破壞怠工,致使鐵路根本無法正常運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