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後世有位美國副總統曾公開說過:“誰控製了波斯灣石油的流量,誰就有了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的鉗製力。”

    波斯灣的石油不但蘊藏量大,而且集中,多為巨型油田。平均每個油田的現有儲量高達5.5億噸,比亞、非、拉其他產油國的油田大幾十倍。據統計,波斯灣地區儲量在6.8億噸(50億桶)以上的巨型油田共有27個,合計占全區石油總儲量的75%。

    巨型油田使得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采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和長期穩定地進行;而且這裏的油質特別好,以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輕質油為主。

    不過現在的中東僅占世界石油產量的5%。而雅尼克未雨綢繆,與中東各個親德國家簽訂了大大小小的石油開采協議,囊括了大部分的產油區。

    至於非親德的,等德軍進軍中東,直接搶過來便是;誰讓這個世界是弱肉強食呢。

    雅尼克和伊朗國王父子商談中東局勢時,大西洋對岸的美國華盛頓白宮裏,羅斯福正陰沉著臉聽著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的報告。

    “果然是有人煽動的嗎?”

    前幾天憤怒的民眾衝擊白宮,他們這些高層狼狽的躲進地堡裏,雖然及時趕到的國民警衛隊驅散了這些暴民,可這件事令羅斯福大為惱怒,責令胡佛查出背後主使。現在胡佛查出了一些眉目,羅斯福總統迫不及待的問道。“幕後主使是誰?是不是德國人?”

    胡佛搖搖頭。“我們審訊了幾個帶頭鬧事的,他們的口供很一致,花錢收買指使他們的是俄國人。”

    “俄國人?!”羅斯福不禁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道。“你說這件事的幕後是蘇聯再搗鬼?”

    蘇聯和美國的關係並不算融洽。

    當初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遭到了西方國家的仇視,加上蘇俄與德國單獨媾和,單方麵退出了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令協約國壓力倍增,延遲了戰爭結束的時間,更是加重了對協約國對蘇維埃的敵視。

    於是,戰爭結束後英、法、日、美等14個協約國組成聯軍,準備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1918年3月,英國軍隊首先入侵蘇俄的北部領土。隨後法、美幹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日軍在海參崴登陸,入侵遠東地區,英美軍隊也相繼侵入海參崴。在南俄,協約國在俄國南部從頓河到南高加索一帶集結了13萬軍隊,與俄國內部的白匪叛軍一起向北推進。

    對蘇俄的幹涉戰爭,英美法等國一開始還取得了一些優勢,甚至在當地建立了偽政權。可隨著蘇俄軍的反擊,加上當時一戰剛結束,聯軍士兵的厭戰情緒逐漸高漲,英國國內甚至開始了工人罷工,罷工的口號是“別碰俄羅斯”。

    隨後英法美等國將精力投放在支持白匪軍上麵。當時俄國國內的白匪叛軍領導人主要是前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和前沙俄陸軍步兵中將鄧尼金,他們在協約國的幫助下,再次發動叛亂,掀起了大規模內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