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與其他轟炸機相比,B-36最顯著的提高還是在於它的載彈量與航程:在二戰期間,即使是最優秀的轟炸機B-29,其最大載彈量也僅有9噸,而B-36可以運載4倍於此的彈藥(其中包括當時最重量級的核彈);B-29的最大航程為6400-6700千米,而B-36則達到了驚人的16000千米——換言之,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目標不處於其毀滅範圍以內。

    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就是這樣一種專為毀滅性核大戰而精心準備的飛機,卻被美國空軍賦予“和平締造者”的綽號,甚是有趣。

    “塔台,塔台,‘鶻鷹’準備完畢,請求起飛!”

    “可以起飛。”

    隨著塔台的起飛命令下達,六台發動機依次啟動。有趣的是B-36的螺旋槳發動機是置於機翼後方,槳葉反轉。據說這樣設計師因為B-36的機翼太厚,後置螺旋槳動力損失最小。不過這樣的布局也有弊端,那就是不利於散熱。美國人對B-36的評價是:“兩台發動機開始過熱冒煙,兩台發動機正在熊熊燃燒,兩台發動機己經燒毀。”不過即使這樣,B-36一共生產了386架,也算是不小的產量了。

    B-36轟炸機開始緩緩向前,在轟鳴的發動機噪音中不斷加速。這條跑道的長度是3000米,這種長度的跑道在二戰時期是相當罕見的。當滑行近2000米後轟炸機才緩緩拉起機頭。

    “1號,2號,3號,4號,5號,6號發動機均正常。現在啟動渦噴發動機麽?”副機長檢查了一遍各項儀表,問道。這款轟炸機上的4台渦噴發動機主要用於起飛、爬上極限高度和快速穿越敵方領空。不過即使不啟動渦噴發動機,依靠六台螺旋槳發動機的推力依舊能正常起飛,隻是滑行的距離長一點罷了。

    機長搖搖頭。“先別啟動了,我們可是裝載了30噸炸彈,萬一有什麽閃失,那後果可不敢想象。扔完炸彈回來的時候再測試吧。”他們這是第一架試驗機,雖然已經試飛過很多次,可試飛時可沒有裝載這麽多貨真價實的炸彈。

    雅尼克還沒拿定主意要不要量產這款轟炸機。畢竟造這種巨無霸的資金投入可不是小數目,原時空的美國為了優先保證B-36的服役,五角大樓大幅削減海軍的開支(由於陸軍與空軍的曆史淵源,因此所受影響比海軍小得多),甚至硬是將已經開工建造的  CVA-58“合眾國”號航空母艦(海軍計劃興建的第一艘超級航母)拉下了馬。

    “那倒是。”副機長點點頭,讚同了他的說法。

    緊跟著起飛的是HE-177重型轟炸機編隊,而愛爾蘭的某處飛行基地裏還有蚊式轟炸機編隊整裝待發。

    62734/575072721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