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空軍有權在埃及的領空飛行和使用埃及的機場;

    英國保留亞曆山大港的海軍基地,為期8年;

    埃及可以建軍,但需要買英國武器,接受英國軍事代表團的訓練;

    廢除在埃及的治外法權;

    埃及加入國際聯盟;英國高級專員改為大使;

    恢複1899年“英埃共管蘇丹協定”,埃及人可以移居蘇丹;

    埃及不得與其他國家締結同這一條約相抵觸的政治同盟等。

    “好的,沒有問題。”法魯克一世忙不迭的點頭,反正跟誰簽條約不是簽啊,隻要能保住小命就行。

    副官從包裏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擺在法魯克一世麵前。

    法魯克一世翻看了一遍,內容幾乎就是埃英條約的翻版,就是把裏麵的英國改成了德國而已。

    當他翻到最後一份文件時不由一愣。“以十億帝國馬克買下蘇伊士運河?”

    19世紀,英法兩國都把擴張的目標集中在富饒的東方。法國企圖連通地中海與紅海,直抵東方,打破英國對好望角航道的控製。英國為維護其在東方,特別是在印度的利益,則反對開鑿運河,主張沿開羅、蘇伊士、敘利亞、幼發拉底河至波斯灣修築一條鐵路,以加強東西方之間的聯係。

    1851年,英國獲得埃及的許可,開始修築鐵路。法國也不甘落後,通過欺騙取得埃及的信任,於1854年與埃及簽訂關於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並於1857年成立了“萬國蘇伊士海運運河公司”。

    1859年春,蘇伊士運河正式破土動工,動用了幾十萬埃及民工。在霍亂猖獗的蘇伊士地區開鑿運河,十多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國統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票。英國看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隨後,英國政府采用各種手段得到了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國的私有財產。

    接著,英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於1882年武裝占領埃及,完全控製了蘇伊士運河,並在運河地區建立起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紮了近10萬軍隊。

    由於蘇伊士運河直接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益,西方國家對英國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對。1888年西方數國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必須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國卻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這個公約,但仍繼續在運河區駐紮大量軍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指使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以奪取運河,但沒有成功。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後,仍保留著在運河區的駐兵權。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英國借口保衛埃及的“安全”和“穩定”,於1936年迫使埃及簽訂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軍繼續駐紮運河區,亞曆山大港仍為英國軍港等。

    62734/517764798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