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上,地中海曾經是世界上海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但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大量的船隻從好望角航線與麥哲倫海峽航行,不再需要相對封閉的地中海航線。其結果自然是原本作為世界經濟中心之一的東地中海與意大利,紛紛衰弱。而世界經濟的主要驅動力,轉移到了西北歐的大西洋沿岸。

    這個曆史進程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19世紀中期為止,整整持續了300年。近代西歐的崛起與新大陸的發展,包括西南非洲殖民地的開發,都與此有關。但蘇伊士運河的出現,改變了一切。

    蘇伊士運河的概念,其實在近代早期就由意大利人提出。當時的意大利人,希望從後來挖開運河的地方,鑿同一條水道。方便他們的船隻從這裏進入紅海,然後深入印度洋。以此和控製好望角航線的葡萄牙人去一爭高下。

    但由於各種原因,這個計劃沒有被當時的馬穆魯克蘇丹所認可。結果,在奧斯曼人占領埃及後,當地開始衰退。尤其是從16世紀後期到17世紀,地中海沿岸的經濟比重已經被西北歐地區所迅速稀釋。

    19世紀,反而是法國人最早提出了蘇伊士運河方案。原因也很簡單,法國在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很容易被英國海軍在戰時封鎖。已經不期望在海戰中完勝英軍的他們,希望通過蘇伊士運河,聯通自己在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陸上的殘餘基地。也能夠順勢向東開拓。

    英國人當然不可能讓法國人如願。所以他們買下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股票,獲得了運河的管理權。隨後又將埃及至於自己的保護國地位,控製了這條黃金水道。這樣一來,即便是法國人大力營建自己在地中海邊的港口,也無濟於事。英國人則順勢控製了直布羅陀、馬耳他與塞浦路斯。三個地方正好位於地中海的西-中-東。英國人順著這條航線,走蘇伊士運河抵達阿拉伯半島的亞丁灣,再向東抵達印度和馬來亞。著名的“大英帝國生命線”就由此而來。

    現在德國要直接買下整條蘇伊士運河,英國的股票變成了廢紙一張。雖然這種行為有些不符合商業規矩,不過對於已經自身難保的英國來說都算不得什麽大事了。

    新成立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成了德國宙斯公司眾多的子公司之一,收益分成20%:15%:15%:50%。埃及拿收益的10%,意大利和法國分別拿15%,德國拿剩餘的60%。

    法魯克一看自己不但賺了10億帝國馬克,還有20%的收益可拿,樂顛樂顛的簽了字;畢竟英國人可是連一分錢都沒分過他。

    簽完字,隆美爾讓人把法魯克帶下去。

    副官一臉興奮道。“將軍,如此一來地中海算是成了帝國的內湖,這可是羅馬帝國才擁有過的榮譽。”

    地中海有一個天然的出入口——直布羅陀海峽和一條人工運河,當然,土耳其海峽是連接起支海黑海和地中海的,能夠算作是地中海的出入口。所以,地中海有三個出入口。

    而他們已經控製了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還掌握著被稱為地中海心髒的馬耳他島,毫不誇張的說地中海已是德國的內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