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的愛爾蘭總理府裏,德國密使一臉陰沉的盯著跟前的愛爾蘭總理德.瓦萊拉。“貴方今天又偷偷派遣了差不多一個營的兵力前往英格蘭了吧?這就是貴國所謂的中立政策?!”

    總理德.瓦萊拉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喬納斯先生,我可以對上帝發誓,那些人絕不是我們派過去的。他們這是叛逃行為……”

    原時空的二戰爆發時愛爾蘭總理德.瓦萊拉便告知下議院,對愛爾蘭而言,中立是最佳政策,對此,下議院幾乎全體支持。在當時所有英聯邦成員國中,愛爾蘭是唯一一個中立國。

    可盡管政府宣稱中立,但是很多愛爾蘭人仍決定反抗德國。據後世統計數據顯示,到戰爭結束前,共有6萬愛爾蘭人在英軍中服役,其中包括數千愛爾蘭武裝部隊的人員。他們或經北愛爾蘭到英國,或直接到英國本土,加入英軍,人數約占愛爾蘭軍隊總人數(4.2萬人)的1/6。

    由於擔心惡化英愛關係,英軍沒有組建相對應的成建製“愛爾蘭部隊”,而是把他們分配到各支部隊中。

    不過這些愛爾蘭士兵沒想到的是,愛爾蘭當局沒有對他們的英勇行為表示讚賞,反而將他們視作“逃兵”。

    歐洲戰事結束後,愛爾蘭當局開始清算軍隊中的“逃兵”。45年5月17日,愛爾蘭國防部長奧斯卡.特雷納提出一項議案,剝奪“逃兵”在公共崗位就業的任何權利。8月8日,該提案正式通過。法案包括4項主要內容:在“叛逃”期間,“逃兵”的所有工資和津貼都被剝奪;他們失去領取服役養老金的任何權利;他們失去屬於愛軍退役官兵通常可以獲取的任何失業救濟金;在7年內,他們不得從公共基金中獲得任何勞動報酬。

    這一法令隻適用於二戰期間愛軍中“叛逃”參加交戰國軍隊的人,與平民無涉,估計影響人數為四五千人。

    一些軍界元老和政要試圖取消這一法令,盡管他們的反對意見被提交討論,但愛下議院仍然投票支持該法案。

    在這種氛圍下,許多回國的老兵處境淒慘,而且被貼上“叛國者”標簽。他們被愛政府列入了“黑名單”,無法從事公職工作,他們一家人生活在別人的嘲笑之中。事實上,除了明令禁止不得從事公職工作外,這些背負著“叛國者”罵名的人受到社會歧視和排斥,根本找不到什麽工作,大多生活窮困潦倒,就連他們的子女也受到牽連。

    由於事關愛爾蘭內政,再加上受北愛問題困擾,英國政府長期以來沒有製止愛政府的“報複性”舉動。一直到90年代,愛爾蘭社會對這群二戰老兵的態度才逐漸轉變。

    德國密使一擺手,打斷了德.瓦萊拉的解釋。“總理閣下無需解釋,不管那些人是私自叛逃也好還是貴政府秘密派遣的也罷,我隻知道將來我們德意誌的士兵有可能倒在他們的槍口下。這是赤果果的戰爭行為!既然貴方這麽想要戰爭,那我們就給你們戰爭!”

    62734/51871766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