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爾上將深知硬剛德軍裝甲部隊純粹就是找死,打算用巷戰將德軍消滅或是重創在開羅城中。

    畢竟巷戰對於防守一方來說是有利的。守方熟悉地形,以暗攻明,處於防中有攻的主動地位,而攻方的坦克、裝甲車輛在狹窄道路下無法展開,極易被守方的反坦克兵器接近並擊毀。在攻守雙方短兵相接的空間裏,重型火炮和空中支援對己方部隊的作戰己難以起到支援。同時城市內廢墟、樓房、眾多管道,為守方創造了相當好的防禦條件。

    在韋維爾上將的指揮下,守城軍隊積極的投入到了巷戰準備之中,安置街壘,在屋頂上堆壘沙袋,到處都建立起防禦陣地。

    為了對付德軍的裝甲部隊,韋維爾上將還命人趕製燃燒彈。說好聽點是燃燒彈,不過是土製的燃燒瓶而已,往瓶子裏灌上汽油或高濃度烈酒,塞塊布條,就做出了再簡單不過的燃燒瓶。

    這玩意最早出現在西班牙內戰中,原時空的蘇芬戰爭裏芬蘭士兵將其發揚光大,還起了個“莫洛托夫雞尾酒”的名字,狠狠痛擊了蘇軍。這時空因為德國向芬蘭支援各種反坦克武器,芬蘭士兵也沒用上這種燃燒瓶。畢竟隻有在沒有其他反坦克武器的情況下,燃燒瓶才成為沒有辦法的近身反坦克武器。

    它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丟向坦克引擎蓋區域便可。對於二戰大部分仍使用汽油機的坦克,一旦燃燒的液體流入引擎室,遇到油管滴漏,肯定是發動機起火跑不了。大部分缺乏引擎室自動滅火裝置的坦克,一旦引擎起火,對於乘員組無疑是個需要在槍林彈火中探出身子,拿著滅火器滅火的送命差事。(二戰中也有少數坦克裝備了滅火係統,比如虎式坦克,在發動機隔艙裏裝有一個自動滅火係統,雙金屬自動調溫器裝置在120攝氏度時啟動檢測,觸發二氧化碳滅火。)

    其次,因為燃燒瓶中的液態燃料燃燒溫度並不高(可以添加鎂粉或者鋁熱劑增加燃燒溫度),但容易產生大量不充分燃燒的黑煙,大部分在引擎蓋吸氣的引擎將會因煙霧或油料進入燃燒室,或堵塞濾清係統而缺氧停工。

    這些失去機動力的坦克,隻要不是在《狂怒》的片場,都意味著離被摧毀不遠。

    經過日夜不停的趕製,開羅城內囤積的燃燒瓶的數量達到守城士兵人手一隻。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種威力強大的秘密武器:74號反坦克手榴彈,俗稱“黏性炸彈”。

    由於坦克在戰鬥時往往在高速運動,很難將手榴彈扔到坦克上。而碰炸引信又過於危險,因此英軍的設計人員突發奇想:如果在手榴彈上塗滿強力膠,不就能把手榴彈粘在坦克上引爆了嗎?

    在這種奇特的腦洞下74號反坦克手榴彈被研發出來,它屬於有柄手榴彈,戰鬥部為球形,內部有一個玻璃球,其中載有約1.25磅(約0.57公斤)的硝酸甘油。玻璃球被一層彈力織物包著,彈力織物外層還塗上一些黏鳥膠。因為使用了黏鳥膠的緣故,它才得到“黏性炸彈”的綽號。

    它的外殼由兩個空心的金屬半球體製成,玻璃球接著就放入外殼,外部有木製手柄固定它的位置,裏麵還有一個5秒的導火線。木製手柄上還有兩支針和一個杠杆,第一支針拉出時,外殼脫落,而第二支針則啟動它的引爆機製。

    該手榴彈的設計有缺陷,使用者被建議移動到坦克附近,並把它黏到其裝甲上,而不是從遠處拋上坦克車體。因在投擲的過程中,黏膠很容易黏上使用者的製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