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是70年後的事情,這期間還是得靠多級火箭。

    就在雅尼克和奧伯特博士愉快的討論火箭的未來發展時,海峽對岸的首相府裏,丘吉爾正歇斯底裏的大吼大叫。“報複!要報複!!”

    之所以發這麽大的脾氣,最主要是昨晚有枚V-1導彈好巧不巧的命中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直接炸塌了半邊建築,另一半也是搖搖欲墜。

    斯敏斯特教堂始建於公元960  年,1065年建成,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曆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曆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

    這麽一棟曆史悠久,飽含人文意義的建築竟然被炸毀,丘吉爾可謂是怒從胸中氣,惡向膽邊生。他的報複計劃很簡單,就是出動空軍用毒氣彈回敬德軍。

    丘吉爾並不反對毒氣戰,甚至對化學毒氣十分偏愛。

    原時空的1919年夏天,英國軍隊與蘇俄軍隊戰鬥,英軍利用飛機對布爾什維克地區投放了毒氣。丘吉爾還主張對印度北部實施化學武器計劃,但這一計劃遭到反對而作罷,他十分不快地問:“有化學武器,我們幹嘛還要浪費炮彈,你們真的太傻了!”

    1950年,丘吉爾感受到蘇聯大力發展軍備的壓力,認為如果蘇聯人搶先研製出更先進的化學武器,英國會很被動,於是對化學武器的熱情重新被點燃。在他的主張下,康沃爾海岸南克庫克從一個小型的試驗場地,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的化學武器測試生產基地。該生產基地在1954年到1956年間,生產了20噸左右的沙林毒氣,而且研發製造了幾種新型的化學武器。

    直到1965年,隨著反對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英國人對當局的信任和尊重出現危機,南克庫克的秘密再也守不住,曝光在公眾視野中,引起軒然大波。英國著名雜誌《和平新聞》於當年12月刊登了關於南克庫克的毒氣泄漏事故,諷刺了當中道貌岸然的醜惡嘴臉。

    一戰後各國表麵上約定了不使用毒氣彈,但是作為一種防禦手段,就算自己不用也不能沒有,不然真打起來就吃虧了,因此英國儲存了大量的毒氣彈。

    可當他把這個計劃告知空軍時卻遭到了堅決的反對。第一是如今英國空軍很難突破德國人的空中防禦,把毒氣彈丟到德國本土。二是德國人的化學工業也很發達,毒氣又不是什麽難造的東西,一旦需要,農藥廠立刻就能變成毒氣彈基地。

    一旦德軍遭到毒氣攻擊,德國人肯定會用同樣的手段反擊,隻要把這種飛行炸彈(V-1導彈)的戰鬥部換上毒氣彈便可。更何況誰也不敢保證德國人會不會擁有殺傷力更強的毒氣,那後果可不是英國能承受得起的。

    在空軍的極力勸說下丘吉爾悻悻放棄了動用毒氣的打算,隻能等待西班牙的“秘密”了。

    62734/52051617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