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德國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先進戰機的發展,他們以民航公司為幌子,暗自培養自己的飛行員,並為自己的航空兵發展奠定了基礎。35年,德國重建空軍,並在英法綏靖政策的縱容下迅速發展。

    但是,綏靖政策不等於無限製的縱容。綏靖政策的根本是保護本國的利益,因此,英法可以容忍德國擁有一支精幹的戰術空軍,卻不會容忍它擁有一支會對自己產生巨大威脅的戰略空軍。

    而且德國空軍也必須考慮的是,受限於德國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因素,戰略理論可以繼續發展,但優先級仍舊是支援陸軍作戰。德國是一個傳統陸權國家,空軍必須先以支援陸軍的方向來發展,一支精銳的戰術空軍更對德軍高層的胃口。

    同時德國空軍也麵臨資源不足的問題,在空軍重建之初,德國空軍麵臨資源上的短缺。德國進口的物資多用來建設空軍,其中橡膠和鋁最為重要。而石油方麵則最為容易遇到封鎖,在37年,德國進口的是石油相當於之前十年的總和,可到了38年仍舊隻能維持所需石油的25%。

    在鋼材上,德國空軍所獲得的資源也不充足,在38年的報告中,戈林報告說其經濟狀況十分危險,工業產能隻能應付空軍所需的83%。

    再加上德國整體為了整軍備戰時,德國陸海空三軍的資源競爭,那麽德國空軍受到的處境就更為不利。原料物資供應量的減少對空軍來說影響重大,約減少了30%的鋼材、20%的銅、47%的鋁和14%的橡膠。

    在這種狀況下,德國空軍也不可能去為了戰略進攻能力,去開發戰略轟炸機。正如同戈林對部下所說的“元首不會過問那些轟炸機有多大,隻會在乎有多少架”,德國空軍也就在拚命的建設自己的機隊,以戰鬥機、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為主。先進戰鬥機數量不足,作戰飛機航程普遍偏短,轟炸機載彈量小……

    而且這些德軍主力戰機弊端叢生。bf109戰鬥機好用卻“腿短”,從法國起飛,在倫敦上空隻有10分鍾的空戰時間。bf110轟炸機有航程,也有速度,不過機動性不足,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威力大,但是速度僅為370公裏。而德國最好的中型轟炸機JU88此時剛剛量產,還沒有形成戰鬥力。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飛機同樣如此。英德兩國飛機用的都是辛烷值為87的航空汽油。1940年5月,英國空軍開始使用美國提供的辛烷值為100的航空汽油,這麽做能使“噴火”和“颶風”戰鬥機的“梅林”發動機輸出功率提高30%。此舉進一步提高了戰鬥機的性能。

    雅尼克當然要著手解決這些問題,靠著穿越者的優勢,他先是開發了利比亞油田,又將占領國裏能找到的資源統統開發出來。雖然談不上富裕,但也足夠用了。

    就在道丁猶豫不決間,德軍的機群已經飛臨了沿海城鎮上空,開始投彈。

    62734/52079872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