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都是可有可無的小國家;丘吉爾真正擔心的是與利比亞相鄰的埃及。

    一旦德軍揮師進攻埃及,那蘇伊士運河就岌岌可危了。

    蘇伊士運河被稱為“現代奇跡”,它連接了地中海和紅海,遠洋輪船不用繞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極大地促進了歐亞非的交流以及殖民擴張。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當時的世界老大日不落帝國看中了它的戰略地位,在埃及人手裏買下了蘇伊士運河44%的股份。從此之後,蘇伊士運河就成了英國的搖錢樹。在五十年代,蘇伊士運河每年可為大英帝國帶來2500萬美元的外快。

    可是這麽好的一個搖錢樹,怎麽說丟就丟了呢?

    說起來,這也是個荒唐的故事。

    1953年,埃及推翻了五千年的君主製,建立了宮合國。而在此之前,埃及是由英國人扶持的傀儡政府統治,所以在1936年的時候,英國為了更好的控製蘇伊士運河,強行向蘇伊士運河派駐了一萬士兵。埃及獨立後,自然無法容忍國家境內擁有一萬英國士兵,迫於壓力,英國決定從埃及撤兵。

    在蘇伊士運河問題持續升級的過程中,英國高層表現的非常鎮定,當時的英國首相也是丘吉爾(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再度出任首相)。在丘吉爾眼中,蘇伊士運河問題顯然算不上什麽大事,他選擇靜觀其變。

    很多人認為丘吉爾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殺伐決斷,但事後得知,即使丘吉爾的不聞不問也比他的接班人安東尼.艾登高明的多。

    在冷戰的陰影下,非友既敵。1956年,因為埃及政府和蘇聯陣營開展貿易,美國隨即撤銷了對埃及阿斯旺大壩工程的經濟援助。而埃及政府立即十分強硬地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經濟收益用來資助阿斯旺大壩。這下,惹怒了剛剛擔任英國首相一年的艾登。他立即實行禁運令,封鎖蘇伊士運河。埃及政府毫不妥協,命令擊沉英國的輪船。而就在那一年,英軍應該按照計劃撤出埃及。隨著事態升級,艾登正式背棄了原來的撤軍協議。

    失去理智的艾登找到法國,準備用武力奪回蘇伊士運河。英法兩國利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要求以色列進攻埃及,然後指使以色列向英法求助。1956年10月,英法聯軍趁機入侵埃及,很快就占領了蘇伊士運河。

    冷戰時期的任何衝突、矛盾最終都會上升到兩大陣營的對立,何況是發動了侵略戰爭。

    果然,蘇聯宣布11月將要介入戰爭。這時,艾登才想起整個軍事行動居然沒有提前和美國打招呼。當時美國正忙著譴責蘇聯殘暴鎮壓匈牙利起義,這就尷尬了,美國不能一邊反對蘇聯入侵匈牙利,一邊又支持英法入侵埃及,那樣人設會崩。

    12月,美國強行促成英法聯軍和埃及停火。最後,埃及政府歡天喜地的把英國在埃及的所有資產抱回家,包括蘇伊士運河。而失去民心的艾登被迫辭職。這位才華橫溢的首相被永遠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他被曆史學家評為20世紀最無能的英國首相。

    現在的丘吉爾深知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守住蘇伊士運河。

    62734/53182458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