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我們需要足夠的時間緩衝,派人到德國和談,麻痹德國人,最好談個一年半載。”

    看到丘吉爾這般鎮定,對策也是一個接一個,眾人漸漸的恢複了信心。此刻,丘吉爾儼然成為了大不列顛的主心骨,隻要有他在,英國,就不會認輸!

    而另一邊,法國巴黎馬提尼翁宮的會議室裏,眾人陷入了一片絕望的氣氛當中。在場的每一個法國內閣高官不是在抹眼淚就是在暗自哭泣。

    法國總理雷諾有氣無力的問道。“總司令閣下,我們還有機會嗎?”

    甘末林這個聯軍總司令現在徹底是名存實亡,成了光杆司令,一臉沮喪道。“哪還有什麽機會,從這些天的戰況中不難看出德軍擁有實實在在壓倒性優勢,不但是人員戰鬥素質上,在武器技術裝備上更是高過我們一截。”況且敦刻爾克包圍圈裏投降的是法國的精銳,丟失了這些主力,法國還拿什麽力量反抗。“而且這一戰下來德軍並沒有受到什麽重創,我猜測不出幾天,他們就會發起進攻巴黎的軍事行動。”

    一旁的貝當元帥開口道。“我建議在適當的時候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避免巴黎被戰火蹂躪。”

    不久前貝當元帥還在西班牙擔任大使,被雷諾召回國內並任命副總理。

    眾人都清楚這個任命意味這什麽,畢竟副總理可不是法國政府的常設職務,現在這種關頭設立副總理,還讓貝當元帥來當,那用意在明顯不過了。

    原時空中西班牙元首佛朗哥當時就勸他不要回國。“您何必把自己的英名和一場本該由別人負責的失敗聯係起來呢?”事實上,如果貝當真為自己考慮,當時最好的選擇就是留在海外,他甚至可以憑借自己崇高的聲望成立一個流亡政府,偶爾動動嘴皮子,鼓動一下淪陷區人民抗擊德寇,真正拚命的事情自會有人替他做。如果貝當這麽幹,戰後“再造法國”的殊榮可就沒他的學生戴高樂什麽事兒了,貝當將成為兩次拯救民族的“雙冠王”。

    可是貝當最終卻選擇了回國收拾殘局,他當時回答佛朗哥說。“我知道回國會麵對什麽,但是我的祖國在召喚我,我責無旁貸。也許,這是我最後一次為國效勞。”從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貝當很清楚回國就是去替他人頂缸,承擔戰敗、投降、賣國的汙名的。貝當是想充當戰敗的法國的保護人,讓德國看在自己昔日威名的分兒上,對這個已經顏麵掃地的國家保持一點最低限度的尊重。

    眾人沉默了,所謂不設防城市即戰時沒有軍隊防禦和軍事設施的城市。當某個主權國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麵臨被占領的危險,這個國家的政府本著人道主義保護市民,並保護城中的文物古跡不被毀滅,就會宣布它為不設防城市,命令守軍撤出,自動放棄城市的占領權,該城奉行不抵抗原則。

    而根據1907年的《海牙公約》規定,進攻一方不得對不設防城市、村莊進行炮擊或是轟炸之類的破壞性攻擊。

    就在這時秘書匆匆走了進來,走到雷諾身旁,低聲道。“總理先生,英國丘吉爾首相打來了電話。”

    “諸位,我先失陪一下,回來繼續。”說完雷諾起身走出會議室。

    62734/53418779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