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後雷諾總理回到了會議室,隻是臉色有些古怪。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緩緩開口道。“丘吉爾首相建議我們撤到布列塔尼半島建立抵抗據點,他保證會大英帝國將全力支持我們。”

    “全力支持?”甘末林一臉鄙夷的冷哼道。“要不是他們的戈特子爵擅自投降,我們的士兵還能再堅持幾天,現在他們還有臉說什麽全力支持?”其實即使英軍不投降,法軍也堅持不了幾天,投降是早晚的事。不過現在出了這麽個背鍋俠,甘末林心裏還是挺樂滋滋的。

    貝當元帥沒有附和他,自顧自的說道。“據守布列塔尼半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代價會非常慘重!”布列塔尼半島在法國的西北部,仿佛一把刺刀直插入大西洋。看起來法軍隻需要守住半島的中部100公裏左右的防線便可。“不過據我所知那裏沒有什麽像樣的防線吧。要建立防線,那就得組織一場巴黎保衛戰以贏得時間。到時候巴黎被打成一片廢墟,死傷幾十萬人。這個責任誰來負?誰能保證即使建起了防線,就能擋住德國人?”連那花費無數人力物力時間建起的馬奇諾防線都成了個擺設,現在倉促建立的防線能有多大效果?

    現在的法國高層已經隱隱分成了投降派和逃亡派。主戰派和議和派是沒有的;主戰派是苟且與逃亡派中間,他們隻有逃到國外建立流亡政府才能蹦躂起來,至於議和派,沒人會覺得德國在這種時候會有興趣跟他們議和。

    其中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便是這位貝當元帥。畢竟雷諾總理把他找來不就是把他捧上去做一個投降求和的背鍋俠麽?

    而且貝當元帥也深知如今的法國人早已喪失了上一次大戰時期的那種“含笑為國捐軀”的勇氣,即便政府逃亡海外也不可能指揮本土的法國人繼續抵抗。

    在場的人當然每人敢拍著胸脯保證。在眾人的沉默中隻有雷諾總理有些底氣不足地嘀咕了一句。“丘吉爾首相說隻要再堅持幾個月,或許局勢會發生轉變。”

    “……”眾人都知道丘吉爾所說的“局勢轉變”是什麽意思,無非就是美國可能會參戰了。

    不過大部分人都對美國參戰不怎麽看好。

    上一次大戰中參戰的美軍實際上並沒有現在地表最強的實力,反而顯得非常不專業。當美軍準備介入大戰時,國內甚至連一個做好戰鬥準備的師都沒有。實際上美國軍隊在1916年獲得國會授權擴軍之前,正規軍隻有13萬人,甚至不如歐陸的一些小國。但美國畢竟是幅員遼闊的天賦大國,當山姆大叔的戰爭機器運轉起來時,轉眼間就能拉起百萬雄師。

    1917年6月,美國向德國宣戰後,開始將軍隊送往法國。美國大兵在潘興將軍的帶領下,高喊著“拉法耶特,我們來了!”興奮地登上了歐洲的土地。但是當時的美軍由於缺乏必要的訓練,在實戰中表現極差。由於缺乏電話線以及步兵部隊不斷運動,步兵和炮兵之間的通信始終不暢通,火力的優勢沒有得到良好發揮,糟糕的機動性讓步兵進攻節奏遲緩,成為德國炮兵和重機槍絕好的靶子。

    而且參戰的美軍部隊都嚴重缺乏現代化火炮和相關器材物資。在1918年9月12-16日美軍的首次主要進攻作戰—聖米歇爾戰役中,美軍共動用了3010門炮進行轟擊,其中沒有一門炮是美國自己生產的,全部由英法軍隊提供,至於當時最新型的武器坦克也是由英國提供。荒謬的是美國的民用工廠為協約國軍事工業提供了海量的原料,自己的兵工廠卻生產緩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