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對很多武器裝備的稱謂很奇葩,和其他國家都不一樣,很有點獨樹一幟的味道。例如,火炮長期以來不是用口徑的毫米來區別,而是用炮彈的重量“磅”來區別。坦克也是如此,很長時間裏都把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

    步兵坦克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種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的坦克。特點是速度慢,因為主要用來支援步兵作戰,對速度的要求也不需要太高,隻要能夠跟上步兵的前進速度就可以了。第二個特點是裝甲防護很厚,能夠為步兵提供掩護。當然,坦克本身也有較強的火力,可以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其典型代表是“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和“丘吉爾”步兵坦克。

    至於巡洋坦克,也叫巡航坦克,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種用於偵察、迂回包抄作戰的坦克。戰術地位有點類似於騎兵。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特點正好相反,裝甲較薄,但機動性能較強,隻要用於機動作戰。巡洋坦克概念上和海軍的巡洋艦相似,不但具有最大速度高,而且巡航速度也比低,機動性很強。武器裝備上主要配備機槍及小口徑火炮,可以作為偵察和突擊力量支援快速機械化部隊作戰。

    二戰期間英軍的“十字軍”(Crusader)坦克、“克倫威爾”(Cromwell)坦克就是它們巡洋坦克的典型代表。

    英國人這樣的戰術思想看似落後,不如說是太過超前。這種“步兵坦克協助步兵砸口子 巡洋坦克縱深突破”的思路不就是毛子後期的大林子加T-34打大縱深的路數麽。

    奈何戰爭初期戰役戰術思想和坦克設計細節都不太成熟就被閃電戰一下打蒙圈兒了,結果戰爭前期的這些戰前確定基本盤的坦克用起來各種逗逼,等仗打起來,從開始弄明白一輛靠譜的主力中坦該怎麽造,到把坦克真造出來送上戰場都得到43年克倫威爾了,45年百夫長出門才算修成正果,這時候仗都打完了。

    而現在才39年,維爾斯上將的第一裝甲師裏大部分都是瑪蒂爾達1型,Mk.I(A9)巡洋坦克,Mk  VIB輕型坦克還有為數不多的瑪蒂爾達2型。

    瑪蒂爾達1型的武器隻有一挺12.7毫米機槍,想用來對付德軍坦克簡直就是給人家撓癢癢;要阻攔德軍坦克,隻能用上裝有新式的高初速度的QF2磅(40mm)火炮的Mk.I(A9)巡洋坦克和同樣是40mm坦克炮的瑪蒂爾達2型坦克。

    維爾斯上將左湊湊右湊湊終於湊出50輛Mk.I(A9)巡洋坦克和瑪蒂爾達2型坦克,隻留下一丁點油料;他還留下二十輛瑪蒂爾達1型坦克,抽光了油箱裏的汽油,將這些都分給了繼續後撤的坦克部隊。最後讓那二十輛瑪蒂爾達1型坦克組乘員跟著大部隊後撤,畢竟他們留在這裏也幫不上什麽大忙。也許他們可以當個炮灰,吸引一下敵人火力;可維爾斯上將不願再增添無用的傷亡,便下令讓他們撤退。

    坦克是有了,該怎麽打成了大問題。

    維爾斯上將估摸著己方坦克起碼得靠近到300米左右才能擊穿德軍坦克的裝甲,可德軍坦克炮差不多能在五六百米距離就能夠擊穿己方的坦克裝甲。這麽突破這兩三百米的距離是個大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