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雅尼克早已對BF109進行了一係列改進。

    原時空的DB采用了當時最時髦的燃油直噴技術和無級變速增壓技術。

    燃油直噴技術使得飛機可以不懼負G飛行,而梅林仍采用保守的化油器技術,在高負G情況下有可能熄火。

    無級變速增壓技術可以根據高度自動調整增壓比,而梅林采用一級兩速增壓器,對高度的適應能力較差。

    看起來挺牛叉的,可惜,牛叉的背後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用了這些新技術的DB發動機,雖然取得了對英國發動機的暫時性能領先,卻完全喪失掉了後續的改進空間。

    燃油直噴過於先進,導致發動機不省油。燃油直噴這玩意一直到後世50-60年代才做到了真正完善。加上德國的發動機不重視浮子化油器,無法貧油燃燒,導致更加耗油。

    而且燃油直噴在高進氣壓條件下火花塞容易積碳,需要高標號燃油來解決問題,可高標號燃油卻是德國人的死穴。

    雖然二戰德國有充足的優質羅馬尼亞原油供應,可是高標號汽油不會從地上冒出來或者通過一般的蒸餾酒就能得到,它需要極其發達的化學工業,不然根本就是水中月。德國B4燃料的標號僅為87,而戰時德國不管怎麽改進,標號也從沒有達到過100。

    39年戰爭開始時隻有美國有能力生產100號汽油,英國人則主要從美國購買。這個時候雖然品度還沒廣泛用於表示汽油性能,但是英國人要求汽油要有100/125的水平。而不列顛戰役開始時英國本土的噴火戰鬥機已經全麵使用了100號汽油。

    所以雅尼克大力發展化學工業,甚至早在十年前的大蕭條時期從美國挖來一大批相關人才。因為他知道美國能賣給英國,可不一定會賣給德國,也許前期肯賣,可一旦戰爭升級,美國很有可能中斷供應。

    所以必須要自己掌握這項技術。

    可沒想到這項研究整整耗費了十年,科研部門不久前才終於搗鼓出可批量生產的燃油添加劑,四乙鉛;原料是鉛,好在西班牙的雷奧辛是歐洲第二大鉛鋅礦,足夠供應他們所需的鉛。

    過不了多久德軍的飛機就能用上標號達到甚至超過125的高品質航空燃油。

    他還下令取消BF109的軸炮,這樣一來不但不用把增壓器置於發動機的左側,還能增加一級。

    可惜,令人無奈的是不管怎麽改進,BF109  那過小的機體始終是個突破不了的瓶頸,想突破那就等於設計個新飛機。

    不過雅尼克覺得經過這麽一番魔改之後BF109應該能吊打噴火Mk10以下的型號,能勉強抗衡噴火Mk14。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剛剛上戰場的30架噴火Mk1已經被打下的差不多了。令英國飛行員們大惑不解的是德國飛行員似乎非常了解噴火的性能,噴火飛行員好不容易咬住德軍戰機的尾巴,也很快被甩掉。而反過來噴火一旦被咬住,基本上就是被擊落的下場。

    62734/53830943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