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海因裏希.埃赫勒又咬住了一架無畏式戰鬥機,從後下方幹淨利索的擊落了它。

    戰局越發激烈,時不時能看到一架飛機拖著漆黑的濃煙從天空中墜落,有英法聯軍的,也有德軍的。英法聯軍的戰鬥機有數量上的優勢,而德軍戰鬥機則在戰機性能和飛行員的經驗上高出他們一頭。而且地麵已經被德軍占領,英法飛行員迫降或是跳傘,隻能成為俘虜。

    趁著雙方戰鬥機打得難分難解之際,英法聯軍的轟炸機群逼近了馬斯河,直奔德軍即將完工的浮橋而來。

    “轟!轟!轟!”迎接他們的是早已嚴陣以待的地麵防空陣地。最先開火的是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群。

    雖然跟英國的砰砰炮同樣是40毫米口徑,可兩者在性能上是天壤之別。

    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受限於《凡爾賽協定》不得開發任何新式大威力殺傷武器。20  世紀  20  年代,著名的德國克虜伯(Krupp)公司收購了部分博福斯公司股份並轉入了一些生產技術,與博福斯公司合作在瑞典設計和研製各種新式火炮。瑞典設計師們從德國設計師處獲得了全新的設計思路和寶貴的設計經驗。

    不過雙方的設計理念存在差別,瑞典設計師們一直專注於輕型火炮的研製,而德國設計師們則偏向研製重型火炮。後來德國克虜伯公司研製出了在二戰中為德軍立下赫赫戰功的  FlaK-36  型  88  毫米高射炮,而博福斯公司則開發出了著名的  40  毫米博福斯  L/60  高射炮。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的射速在每分鍾120發,炮彈的初速度達到854米/秒,可以將0.9千克的炮彈打到7200米的高度,而且在上一發炮彈發射後,下一發炮彈會自動上膛,直到彈藥用盡才會停止工作,完全是一個自動發射武器。

    位於炮膛上方的供彈機構擁有3排導軌,每排能夠容納一個4發炮彈的彈夾。彈夾會被自動移除,每次隻有一發炮彈被壓入炮膛。射擊後,通過後坐力將炮閂打開,拋出空彈殼,另一發炮彈進入炮膛,炮閂再度關閉,以此周而複始實現全自動裝填和射擊。除了首發炮彈必須由裝填手手工裝填之外,其他的炮彈,都是自動上彈的。哪怕是受到裝彈速度限製,實際最高射速也能達到80發每分鍾。

    這一切都讓40毫米“博福斯”高炮成為二戰中最優異最出名的高射炮之一。

    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博福斯公司可以方便的向交戰雙方出售各種武器,這導致無論是軸心國同盟中的德國還是同盟國中的英、美兩國都有生產並裝備,“博福斯”高炮出現在二戰的各個戰區。

    這就讓雅尼克相當不爽,因此早在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剛研發之初,他就斥巨資買下了所有的相關專利和生產權。因此現在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成了德軍專用,英法還在用自家的性能一般般的高射炮。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炮手踩動擊發器,炮口不斷地發出轟鳴,一枚枚的40毫米高炮炮彈,襲向英法聯軍的轟炸機編隊。

    載滿炸彈的轟炸機都是相當笨重的,在地麵的高炮兵眼裏,簡直就是活靶子!

    62734/53912110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