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那時候這些不和諧的聲音不過是零星出現,還沒形成氣候。

    之後的波蘭戰役,政府的不作為更是引發了不少人的不滿,竟然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盟友被滅而無動於衷。不過好在大部分人還是保持“理性”的,因此也沒引起什麽大風波。

    真正的爆發點是不久之前的“斯卡帕灣襲擊事件”。

    大英帝國可是海上霸主,戰艦就是它的獠牙利爪;結果一下子被人拔掉了好幾顆獠牙。

    這件事在英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反戰派更加激烈地抗議,而主戰派卻高喊著“這個時刻要團結一致打倒德國!”

    不管怎麽說這件事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通俗來講就是背鍋。眾人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聚集到現任首相張伯倫身上,希望他能給個說法。

    一位議員在議會發言引用了克倫威爾解散議會時的宣言:“你們在這裏坐的時間太長了,沒有幹出任何好事,走吧,讓我們以上帝的名義告訴你們,滾!”

    第二天國會舉行對張伯倫政府的不信任動議投票,當時有40位原來支持政府的議員投了反對票,雖然政府最終贏得了信任投票,但是早已被這一連串變故弄的心力憔悴的張伯倫已經無意留任相。而且他的健康狀況已經開始惡化,他已經被確診為胃癌,需要盡快做手術。

    張伯倫希望自己下台後能組成一個保守黨政府,可議會強烈要求仍然組成聯合政府。

    張伯倫想要求工黨組成聯合政府,詢問工黨是否同意,問題是:工黨是否同意參加由他自己領導的政府?如果不同意,是否同意參加由其他人領導的政府?工黨領導層答應第二天給予答複。

    結果第二天德國兵不血刃的說降了丹麥、挪威、荷蘭三國。張伯倫原本有意繼續留任至新一輪的危機完結。不過工黨答複說同意參加聯合政府,而且不同意由張伯倫領導。

    所以張伯倫早早的叫來了丘吉爾和哈利法克斯子爵議事。

    他們首先談到的是今早德國進攻比利時的戰況。“溫斯頓,你有沒有想過萬一聯軍在比利時戰敗了會怎麽樣?到時候我們該怎麽辦?還繼續打嗎?”他最近老是有種不安的預感,總覺得他們截取的德國“黃色計劃”情報是個圈套;可又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他這個猜疑,所以也隻能憋在心裏。

    “當然!”丘吉爾毫不猶豫且無比堅定的回道。“不會有任何萬一,帝國必須戰鬥到底,而且必須取得最後的勝利。因為大英帝國不可能承受的起失敗的代價!”他甚至都不敢想象要是德國打贏了會怎麽懲治大英帝國。所以大英帝國不能輸,要像上一次一樣,狠狠將德國打趴在地。

    一旁的哈利法克斯子爵也默默點點頭,認同丘吉爾的說法。

    張伯倫心中無奈的歎了口氣。“你們中誰來坐這個首相位子?”說著有意無意的望向哈利法克斯子爵,比起丘吉爾這個堅定的主戰派,他更希望相對溫和的哈利法克斯子爵繼任首相。

    可惜,哈利法克斯子爵幹脆的搖頭拒絕道。“我作為一個上院議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成功的管理一個戰時內閣。”其實這隻是一個借口而已,真實原因是他也有種不祥的預感,實在沒把握帶領大英帝國去贏得最終的勝利。與其到時候遺臭萬年,還不如現在做個縮頭烏龜靜觀其變。

    “既然如此!”丘吉爾站起身,用無比堅定凝重的口氣說道。“那就由我來帶領大英帝國戰鬥到底,直到勝利!”

    62734/540444979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