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奧伯特提出的問題,讓奧伯特越發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殿下您真是天才,這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這種方法打擊距離不可能太遠吧?”畢竟視力再好的飛行員也最多能發現30千米外的敵機而已,射程達300千米的V2該怎麽控製?而且電線本身的重量也是個大問題!恐怕超過一定長度後會影響導彈飛行的!

    雅尼克點點頭。“我隻是提供思路而已,這種有線製導的方式可以說是被電線拖了後腿,隻能用於短距離導彈上,用來對付敵人的坦克、碉堡之類的。等到光纖能量產後就用它代替電線,到時候對付敵方的轟炸機都沒問題。”金屬導線的重量、長度與信號的衰減,限製了導彈的射程,使其射程限於2000-3000米內,而且作戰對象也以反坦克反碉堡為主。

    後世有線製導的導體是光纖,光纖因重量輕(一千米銅質導線重3kg,十幾公裏長的光纖隻有幾百克),隱蔽性好(圖像數據、控製指令的激光束在光纖內部傳輸,對外沒有光、電磁信號輻射,具有極強的攻擊隱蔽性),控製距離長(延伸距離可達60公裏)等優點而備受青睞。

    說到“光纖”,後世的人恐怕沒幾個人不知道這玩意,在後世跟光纖關係最為密切的就是寬帶。哪怕隻要上個網都知道比起傳統的網線,光纖的傳輸速度更快。畢竟光纖使用光來傳播信號,光的速度是目前已知的最快的速度。

    也許有人會認為“光纖”這種聽起來高大上的玩意是最近幾十年才研究出來的高科技。其實早在1887年,某位科學家就第一次造出了2米多長的光纖。

    製造光纖可以說是既容易又困難。

    容易是因為光纖就是玻璃(當然還有塑料光纖),就是裝在各位窗戶上的那種光學玻璃。

    說困難是因為要把這種光學玻璃做到夠純。

    有多純呢?家裏的玻璃窗是透明,通常玻璃越厚就越不透明,這是因為玻璃中有雜質。光纖用的玻璃即使有幾公裏厚,你也能透過這個玻璃看清物體。

    做到這種純度後就把它拉絲就是光纖了。

    雅尼克當然不會忽略這種戰略性重點產品,可惜到現在為止還是沒有突破設備與工藝瓶頸,無法做到量產。不過他相信也就這幾年而已。

    “既然有線製導的有缺陷,那我們可以研究無線製導方式。比如使用無線電,或是電視製導。在火箭彈的彈頭前端安裝一個攝像機跟信號發射器,然後不斷地發送信號,控製站裏放個電視機跟接收器,接收攝像機發送的信號,操作人員邊看著電視屏幕邊控製導彈。”

    這並不是什麽過分的要求,要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無線製導武器就是二戰德國的“弗裏茨-X”。

    “弗裏茲-X”炸彈總重1570千克,彈長3.2米,彈體最大直徑562毫米,采用了十字形機翼,翼展1.6米。該彈彈尾組合控製翼采用環形結構,有4個用無線電遙控的舵麵,後麵配有5個發光筒,以利於飛行員能精確判斷“弗裏茨-X”無線製導炸彈的位置,對其航向進行調整幹預。

    而電視導引係統也同樣出現在二戰時期,最早使用的電視體製製導武器是二戰中德國使用的Hs294D?型空地製導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