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是。”悟寧微微頷首,“所以度牒出現後,寺廟道觀便皆妥協。”

    “據朕所知,度牒雖由禮部之祠部負責發放管理,但因操作繁瑣,祠部一直都按各地人口和寺院情況預先批好度牒數量,直接下放到各地官府,由地方官掌握。”洛麟羽微微皺眉,“蓋了印章的空白文書在手,地方官便是想批準誰出家,就批準誰,操作空間極大。”

    按照規定,各地申請出家的人都要先把個人資料上報到朝廷尚書省之禮部下的祠部,由各級負責人審查合格後批準,將度牒一級一級下發轉到申請人手裏。

    但實際上,因這種操作過於繁瑣,可行性不高,祠部便弄些空白蓋章文件發給各地方官府,等於將權利移交給了地方官,地方官想批準誰,隻要在文件上填好姓名日期,蓋上地方官官印,就是一份標準有效的度牒。

    原本,申請度牒之人,必須具備一些條件,比如要考察申請人是否家世清白、德行高尚、心誠意堅,還得通過一定的文化素質考試。

    但權利一旦全部下放到地方官手裏,素質問題就會漸漸讓位給金錢。

    悟寧大師沒話。

    普真法師暫無發言權。

    曆朝曆代,世俗政權和宗教機構都是鬥爭一陣、和諧一陣,官府用度牒限製佛寺擴張後,大部分佛寺都認同了官府這種權力,給俗世民眾正式剃度前,都會要求他們去官府申領一份度牒。

    若無度牒,便為私度。

    私度的僧尼,官府不承認他們的出家身份。

    官府不承認,出家後的各種好處便一概沒有。

    不僅如此,給人私度的寺院也會惹來麻煩。

    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真正皈依之人都旨在修行,脫離人間苦海。

    想造反的邪教起事之前怕惹麻煩,無造反之心的正教更不願和官府真正對立、招惹是非,以免牽入過多精力,影響修行。

    所以他們沒反對度牒的製約。

    至於官府采用什麽發放方式,那是官府的事,跟寺院無關。

    不過,皇上好像是在訴苦?

    可他們沒辦法接話啊!

    下是皇上您的下,官府是皇上您的官府,若覺哪裏不妥,您得自己想辦法,我們著實幫不上忙。

    洛麟羽也不是當了幾輩子皇帝,她也處在學習摸索中,如何化繁為簡,又不使地方官權力太大、由他們看錢話甚至買賣空白度牒,她得想想。

    “無論佛教還是道教,教徒中若出現德行不好的人,不僅會對你們的聲譽有影響,哪犯了事,還將連累所在寺院,”她先從一頭抓,“朕有空閑時,會將此事提到朝議上,估計討論結果將是全國大範圍地摸底清理。悟寧大師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將朕意通知傳達給各個寺院,讓他們先篩查自清一遍,免得到時徒受連累。”

    悟寧大師點頭答應,內心歎息。

    到底是皇帝啊,之前還傷心得盤膝坐在那裏,幾個時辰都未曾動一動,飯也沒吃。結果剛半夜,就調整好情緒,談起與寺院相關的政事,以不虛此行。

    他放不下,旁人看他也好像很難放下,但其實要不了多久,他就能被俗事轉移注意力,讓時間衝淡一切。

    如此,普真其實是不用去皇宮的。

    可他還必須去。

    因為他的劫數在那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