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富翁十、東方巨子——李嘉誠7

    17.首敗铩羽強勢對撼

    從1990年年初,李嘉誠輔佐中信收購泰富起,香港中資與內地國企紛紛欲借超人之力購殼上市,合組聯營公司,利用雙方的優勢在香港和內地同時拓展業務。紅籌股成為股市令人矚目的股種。

    1994年,中信泰富躋身香港十大財團榜。有人說,李嘉誠先抱住中資這條大腿,然後憑借中國政府的強大政治靠山,就可在香港為所欲為了。但美麗華一役就是最好的答案,答案並非像上述觀點所臆想的那樣。

    美麗華一役的失利,可從側麵表明,李嘉誠與榮智健等的合作是出於商業目的,完全是本港遊戲規則下的商業行為。

    美麗華酒店可謂是楊氏家族的祖業,但創始人卻是一批外籍神父。20世紀50年代初,九龍尖沙咀有一家教會小旅店,專門收容被驅逐的內地教堂的神職人員。

    1957年,中山籍商人楊誌雲,因一次偶然機會,購得這間小旅店。幾經擴充,至20世紀70年代,美麗華已是擁有千餘客房的一流酒店。

    1985年,楊誌雲逝世,其子繼承父業,美麗華仍風生水起。至1989年,香港旅遊業空前蕭條,入住率到1991年還未突破50%。楊氏兄弟遭眾股東指責,集團元老何添出任美麗華集團主席。

    1992年,香港旅遊業轉旺。至1993年,美麗華已恢複元氣,漸入佳境。然而,楊秉正堅決不放棄祖業,而其弟楊梁則主張走投美國發展楊氏兄弟。這正是外強“入侵”的天賜良機。

    外強之強,首推香港首富李超人與中資強豪榮公子合組的新財團。以長實的財力與中泰的背景,欲得美麗華,如甕中捉鱉。

    市麵上,原有關於李氏、榮氏不再會合作的傳聞煙消雲散。美麗華,非得李超人、榮公子這樣的大佬才吞得下。

    美麗華是恒生指數三隻酒店藍籌股中唯一的華資酒店股,該集團的資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一是美麗華酒店,位於九龍尖沙咀商業旅遊區,估值24億港元;二是柏麗廣場,第一期估值10億港元,第二期估值47?5億港元;三是深圳蛇口南海酒店,估值12億港元。這三項加起來,總估值93?5億港元。

    1993年6月5日,長實與中泰各占一半股權的新財團向美麗華提出收購建議,每股作價15?5元,涉及資金87?88億港元。美麗華集團於9日申請停牌,停牌前市價為14?8元。李嘉誠15?5元的收購價,溢價不到一成,一般要溢價二成方可生效。

    市場普遍認為,李氏、榮氏的出價太低,估計美麗華的資產值為18元/股。李嘉誠是股市收購老手高手,他應該深諳此理。也許他過於自信,認為不會再有強手跳出來與他角逐“獵物”。

    據李嘉誠自己說,他們此番收購,是美麗華的一名大股東主動提出洽商,該股東有意出售其所持股權,並且持股數不少。這會是誰呢?半路上殺進個李兆基的介入,使局勢完全逆轉了。誰會想象李兆基會公開與李嘉誠“為敵”呢?

    二李交情之深,路人皆知。他們是地產老搭檔,曾在溫哥華與鄭氏等共同投得並發展世博會舊址,總投資百億。他們是高爾夫俱樂部的“波友”,每周相聚一次,形影不離。更令人稱道的是,不久前,他們共同推出一個“嘉兆台”高級地盤,把兩人的名字合成物業名,成為兩人友誼的永恒象征。

    本來,未陷債務泥淖的楊秉正,完全可抓住所持的股權不放。也許他真的擔心“懷璧惹禍”,就尋找第三者為其“藏璧”。這個人必是先父的至交,並且財力居香港十強之列,這隻有李兆基了。

    李兆基礙於李嘉誠的情麵,開始非常為難,現在楊誌雲遺孤有難,不幫又說不過去。楊誌雲在商界名聲卓著,深得同仁尊敬。眼看楊家祖業行將被外強“吞噬”。楊誌雲身前的世交摯友,必會遭外人指責。美麗華前景廣闊,誰不垂涎欲滴?商場無父子,就更不會有友誼。於是,李兆基就給密友李嘉誠致命一擊,與楊秉正私下簽訂協議。

    楊秉正以極優惠的條件,讓李兆基的恒基兆業以17元/股從楊氏家族購得美麗華股權。李兆基保證隻做股東,管理權仍為楊氏家族所控,從而解了楊秉正的心頭之患,他最擔心美麗華一旦被另一家財團控得,楊家將會被清掃出局。李榮集團一時方寸大亂。一貫不抱買古董心理的李嘉誠,一反常態,把15?5元的收購價提高到17元,與李兆基的同等收購價對撼。

    至7月12日,以楊秉正為首的8名董事,仍拒絕百富勤,即長實與中泰委托的財務顧問的收購建議,他們還控有7?61%美麗華股權;以何添為首的5名董事持有5?37%股權,他們主張接受收購。

    7月16日,百富勤宣布至全麵收購截止期,隻購得13?7%股權及9?2%認股權證,股權未購滿50%以上,承認收購失敗。而李兆基通過市場吸納,使其所持股權增至34?8%,因未過35%全麵收購觸發點,無須發起全麵收購,卻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

    證券分析員說:“李兆基攻守兼利。如果李嘉誠再要發動全麵收購,李兆基可從楊秉正等股東手中買入股份,超過半數不太難,李嘉誠又可能徒勞無功。如果李嘉誠按兵不動,他也不動,穩可控製整個集團。

    李兆基敢擋李超人,轟動全港。輿論一直認為:“超人之勢不可擋,其鋒不可爭。”

    圈中人道:“一帆風順的李嘉誠,在美麗華一役铩羽退守,是超人在本埠走下坡路的起點。”事實真是如此嗎?

    20世紀90年代是李嘉誠收獲的大好時節。他推出的大型屋村先後竣工,樓利滾滾而來。長實在海外投資回報不利的情況下,在港的投資卻令集團和李嘉誠本人賺得盤滿缽滿,眾多華資大財團無人可出其右。

    1994年,李嘉誠所管理的企業稅後盈利達28億美元,他個人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商界“風雲人物”,可能這就是最好的回答。

    早在1984年,怡和掀起的遷冊風甚囂塵上,李嘉誠就發表聲明:

    長江集團絕不會遷冊,將一如既往立足香港發展。

    1987年1月1日,李嘉誠與合和主席胡應湘赫然推出“西部海港—大嶼山戰略發展計劃”,立即轟動全港,李嘉誠再一次顯示出超人氣魄和立足於香港的信心。

    1989年10月11日,港督衛奕信宣布確立在大嶼山北端小島興建新國際機場的方案。以當年價估計,完成整個工程需動用1270億港元,為本港曆史上最龐大工程,由政府和私人財團共同開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